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时间:2014/1/8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主渠道。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应试教育侧重“教”而素质教育侧重“学”。教学是师生共同作用的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所以教师急功近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则是把知识“嚼碎了给学生”,“抱着学生走路”,一切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我怎么“教 ”,你就怎么“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则是在正确贯彻“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统一”原则的前提下,侧重学生的“学”。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前就曾讲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乃是教学 生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要考的知识记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侧重把知识讲得详尽又详尽,细上再细,却不注意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观察的余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学生也不愿动脑,只会吃等食。所谓的“高分低能”往往就是这样造成的。而素质教育不但强调学生的学,还强调学生的思。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知思考而不学习精神就会倦怠。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只停留在要求学生在知识面上的了解和掌握上,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生命的本质进地反省和思索 。如在讲述新陈代谢的概念这一节内容后,我便让学生思考一下:今天的你与昨天的你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可以促进其对新陈代谢的理解,也可以使其对生命的运动、变化、特征有更好的领会。

应试教育注重的是选拔,所以就很难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由其在实验课上学生都是按照教师制定的程序不敢越池雷一步地模仿下来。这样,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而素质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必须注重开发个人的智 慧潜能,邦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而个性发展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的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意思也是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创造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标新立异。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实,学生一但具备了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不仅能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还能终生受益,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满堂灌”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他所讲的知识,而是硬性地,旁若无人地给学生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其害无穷。要变教师灌输注入为学生主动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的作用。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喻为一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交响乐,那么,教师则是这支乐队的指挥,学生则是队员,而引导和点拨则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所以,引导又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好导的艺术,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主要体现在当学生出现厌学时,应善于引导;当学生感到难学时,应及时开导;当学生“死学”时应适时指导。如在“伴性遗传”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疑问、学生讨论、竟答、自己绘写各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等,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并归纳总结伴性遗规律,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从而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应试教育在贯彻教育方针时,突出了智育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是只抓少数学习好的尖子生,忽视甚至放弃学习差的后进生。这种精英主义教育,说不上公平,更谈不上效率。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平等。所以每节课的教学都应面向全每位学生,不偏不倚,统筹兼顾,对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做到眼中没有差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踊跃回答问题,绝不能对差生进行冷落和指责,从而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尖子生吃饱差等生吃好”,从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诸多不同之处。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应试教育侧重“程序化”、“模式化”,而素质教育则侧“多样化”、“综合化”等。只有搞清了两者的区别,我们才能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以良好的实施,从而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志向远大、人格健全、学业扎实、善于创新的跨世纪的新型人才。

有的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搞素质教育,会影响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地,从而影响学校的名声。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我们知道,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都是各方面素质校好的学生。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之中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