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15/9/7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角色定位不准确,班级管理以班主任为中心
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占用绝对权威优势。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班主任往往就会认为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不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因而在各项班级管理工作中,包括管理计划的制定、班集体的纪律等都是由班主任说了算,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的位置,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其主体地位也不能体现。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保证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
2.班级管理内容片面,班主任工作方式单一
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分重视常规管理工作,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学生需要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交往能力,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忽视了这些能力的培养。二是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忽略了学习指导。部分班主任不能很好地区分学习要求和学习指导,单单要求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却不甚重视,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三是班主任工作方式单一。很多班主任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导致管理效果事倍功半。部分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以惩罚为主,导致学生易于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带来严重后果。
3.班级管理随意化和专制化,学生自身的不良倾向严重
一方面,很多教师在一开始接触班级管理的时候,原本都想成为民主型教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偏离初衷,管理方式也越来越专制。在学生的意识中,教师的命令就是圣旨,很多学生在家里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却特别听老师的话。这就造就了一大批专制型教师,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限制学生的自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压制,创造性思维也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缺乏爱心、缺少诚信、自由散漫等等。由这样一群学生组成的班集体就很难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
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
一方面,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民主管理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十分成熟,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还要改变班干部管理制度,让学生都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当中,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尊重与关爱学生,一要学会倾听学生意见,包容学生的缺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要深入了解学生心里所想,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三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想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得与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是第一时间想到班主任。
2.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方面,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采用多种手段来消除学生的消极行为,要让学生明确什么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以及该怎么做。如果班主任以为地使用惩罚手段,就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而班主任应采用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班主任教师需要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管理。比如通过开设学习方法或学法指导课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在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讲解学习方法;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并给与针对性地治疗;加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学法经验交流等等。此外,还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3.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班主任在工作中要重视情感教育。要以诚挚的情感区激发学生内在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要正确运用爱去感染学生,用全身心的爱关心学生,使学生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还要关心和重视后进生的成长,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学生的闪观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管理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长期配合。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来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才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作为初中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