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新课标对班主任的角色要求

时间:2015/11/10
教育界有句至理名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的感情近了,老师的话也就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与班主任的亲近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开展得顺利与否。可以想像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如何让学生走近班主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亲其师,信其道”,谈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班主任自身要苦练“内功”。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威望,那么他在教育工作中就能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

    班主任树立威信应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学识渊博者。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学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新课程强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班主任与一般的任课老师不同,任课老师只有上课的时候面对学生。班主任则需要找机会与学生“耳鬓厮磨”,这就自然会接触到方方面面的许多问题。那些求知欲强烈的学生,武断地甚至有些“不讲理”地认为:老师嘛,就该什么都懂!所以,如果班主任是一个天文、地理、文学、经济、军事、法律、体育、美术、电脑……无所不通的“全才”(不需要门门都精,有时一知半解、不说门外话足矣),那么,在他们的心目中,班主任的形象就稳稳地站住了。否则,他们会私下议论:自己都不学无术,也配说我们!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多才多艺的班主任,他们会猛不丁地问“老师,你上网吗?”、“你读过《学习的革命》吗?”、“你看甲A吗?”、“你会跳舞吗?”、“你最喜欢的通俗歌手是谁?”……如果班主任的回答是一连串的否定,那么,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已经出现了无法沟通的鸿沟。他们会很扫兴地对同伴说:“我们班主任什么也不懂,没劲!”相反,对他们感兴趣的所有问题,班主任都能与他们交流得头头是道,你会发现,在他们纯净的目光中,不断有如饥似渴的、激情的火花闪现。不知不觉中,彼此的心距拉近了,而且在很多的业余活动中,班主任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主心骨。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二是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三是培养多种能力,做学生信服的智能者。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其次,班主任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要有转变,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班主任应首当其冲。 

一要把学生当作事业的同伴。新课程观指出:“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班主任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同样,学生对班主任自身美好心灵的塑造也起着促进作用。学生是班主任的最严格的监督者,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班主任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同伴,要知道班主任工作取得成绩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班里学生积极努力的结果,只有班主任一方的努力那是孤掌难鸣。 

    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要尊师,这是应该的,同时也应该提倡教师尊重学生——不仅仅是爱护学生。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不可伤害、不可侵犯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爱好,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任何时候都不能挖苦他们,更不能体罚他们,不做任何有损于学生人格尊严的事情。不要强迫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因此,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班主任在人格上也应该把学生置于同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要牢记陶行知说过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要全面看待每一个学生。教育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扭曲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作用,从而影响到班主任的学生观。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尽相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考满分,那些成绩平平,但有特长的学生,仍然是一名好学生。不能以分数定优劣,而要用心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健全。 

四要相信学生的可塑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学生观、智力观。班主任接受新班时总以成绩先入为主,把那些成绩差、品德感情欠缺的学生定为“差生”、“双差生”,用加德纳的理论来分析,这些学生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在哪一方面聪明。只要我们深入细致地做工作,总会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学会自信,不断进步,为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

第三,班主任要驾设心灵相通的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班主任必须有探幽索微能力,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变化,不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的奥秘,并采取灵活多样的与学生沟通的方式。

1.借比赛活动与学生沟通。比赛活动可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应抓住这种好时机,趁热打铁及时与学生沟通。例如,在校园歌手大赛上,我班一名女生获得第一名。当主持人宣布这一结果后,同学们都发自内心地热烈鼓掌,并将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我,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此时,我也非常激动,不仅因为这位同学得了第一名,更因为眼前的场面使我感到了学生纯真美好的心灵,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荣誉感,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依赖。回到班里,我这样向学生表达了我的心情:“从你们心花怒放的笑脸上,我读到了一则令人兴奋的消息,但更让我激动和自豪的是台下同学们的表现,为同学的成功而高兴,为集体的荣誉而欢呼,这是多么清洁而宝贵的感情!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团结向上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同学们真诚的友谊、师生间深厚的爱。我想这就是我们的选手沉着冷静、从容自信、‘克敌制胜’的法宝吧。”这样,我不但表扬了获奖的同学,也肯定和鼓励了全班同学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师生间、同学间的距离更近、关系更融洽了。

2.走进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学生活动的主体自然是学生,但班主任的参与与指导,一方面可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例如,我为班刊设计刊头,为宿舍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提出建议,修改学生的稿件,等等。这些都让学生感到你就在他们身边。

3.借班会与学生沟通。近年来,我指导学生举办了《让我们手拉手》、《竞争与合作》、《十年后的我》、《诚信伴我行》等主题班会,都注入了其针对性、目标性和生动性。班会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内容,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下,以其亲切、平等宽松的氛围,及时地批评、纠正班上的错误思想、行为,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班风的形成,也使学生真切地领悟到班主任的关爱。

总之,要使学生从内心里“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但我以为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前提,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是关键,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是桥梁。只要我们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真诚地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就是“零距离”的沟通),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