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十二颗心”
时间:2016/2/26
一、“信心”:
是对自己愿望肯定的一种心理。
特别是班主任工作,量大面宽,既要搞好教学质量,又要做好班级管理。
既要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又要协调各科任代课教师,还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因此,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只有信心才是班主任工作成效的最佳支点。
二、“雄心”:
是理想的灯塔。
一个教师,没有雄心壮志,可能就没有精神动力。
一位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社会认可的教师,是与他的雄心壮志分不开的。
三、“细心”:
是指的教师应当从细微的言行中学会仔细观察、分析、推理的一种综合心理现象。
班主任班级管理应当“面宽”而且“心细”!
无论学习、食宿、意志、心态等等,都应当做到细致入微,确保万无一失。
四、“爱心”:
爱心是沟通师生心灵情感的纽带。
我们常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爱心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心。将自己真挚的爱倾注于每一个学生。
尊重、爱护、信任、关心每一个学生。我们务必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爱一行去干一行。
五、“童心”:
即情境于儿童的一种心理。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全身心地投入童心。
用“童心”体会童心,方能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真正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观察和端摩儿童幼稚天真的一颗“童心”。
六、“耐心”:
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和引导学生的过程。
由于年龄的限制,生理性格的缺陷,儿童自信和自卑常常针锋相对,情感特点表现为短促性、爆发性、冲动性等等。因而就缩短了自信的发展过程。
班主假若忽视这种矫正,那么,好些学生的的积极性就会破灭,甚至崩溃!
班主任应当一如既往,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慢慢上套。
七、“公心”:
一颗公正无私的心才能唤起融洽和睦的班集体。
班主任也是一样,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公正无私地处理好各项事务,他会必然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也必然有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八、“恒心”:即决心。
如果说“耐心”是一种过程,那么,“恒心”就是一种目标。
班主任只有高瞻远瞩的一双慧眼,方能分析原因,找准差距,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九、“匠心”:
是指班主任要有别出心裁的心眼教育和管理学生。
教育学生,必须因人而异,独具匠心,扬长避短。
十、“凡心”:
即平凡和平常心态客观实际地面对和看待学生。也许“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心态,会对学生造成挫伤。
其实,每个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我们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来引导,让他们“各显神通!”
十一、“倾心”:
是指对待学生要竭尽诚心、毫不保留地将知心话诉说于他们的一种心理战术。做学生的朋友、忘年交。
学生对待任何事情便因班主任情面而倾心不移,忠贞不二。
十二、“佛心”:
即慈善之心。
人有百姓和百心,对于任何人,班主任应当有一颗普度众生的“佛心”来教导他们、点化他们。使他们心诚所致,金石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