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博士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一书,堪称企业管理之新论,但又不仅仅限于企业,小至家庭,大至国家都能从中得到启发。“这是一本探讨个人及组织生命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一旦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如此方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又兼顾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学习者’,组织也因此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深刻揭示了组织智障对组织生存发展致命的威胁。为什么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有1/3销声匿迹?在一个管理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为什么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是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并最终导致组织的衰败。组织智障,顾名思义,指的是组织或团体在学习及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这种障碍最明显地表现在:组织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在思维中,人类总是习惯于将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断来理解。这个障碍对组织来说是致命的,许许多多的组织因此走向衰落。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企业与人类社会都是一种“系统”,是由一系列微妙的、彼此息息相关的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因素通过各不相同的模式或渠道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立杆见影、一一对应的,而常常是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身处系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关注系统中的某一片段(或局部),而无法真正把握整体。系统思考的修炼就在于扩大人们的视野,让人们“见树又见林”。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基石,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因为如上所述,组织智障最集中地表现是缺乏系统思考的能力。彼得•圣吉十分重视第五项修炼,并认为它高于其他四项修炼。他认为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实现各项修炼之间的互动。彼得•圣吉同时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了解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
今天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有能力制造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的资讯、密切得个人单独处理的相互关系,以及快得无法跟得上的变化步调;人们可能就此迷失在一场巨大而复杂的变局中。 “系统思考”将引导一条新路,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整体,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它将帮助我们在面临复杂问题时,通过进行新的思考、开启新的视野,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系统思考的法则和基模对提升学校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教育的主体、客体、环境、媒介四大要素,各要素又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分解成更多小系统。各系统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如果协调一致,可产生强大的动力,推动其发展。反之,就会产生阻碍作用,造成浪费和冲突。这种浪费和冲突不仅仅是时间、财力和物力,更在于组织群体或个体工作主动性的丧失和凝聚力的离散,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现在的教育真的是太复杂了,有时复杂得令人难以理清头绪;教育的问题实在太多、太难,有时多得令人难以分身,难得左右不是。面对教育的复杂环境、问题的困惑,我们往往被事件的表象所迷惑,对问题缺少理性系统思考,还习惯于向传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请教办法,采取得不偿失的对策。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们常采取增加练习量或加课,有的学校甚至在分层教学的幌子下,实行好差生分班教学。其结果,不但加大了师生的工作量,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下降了,差生更差。教学中,教师总是等不及学生思考就说出问题的答案,问题是弄清楚了,结果却造成学生独立思考力的缺失。为了防止学生课余不出事故,有不少教师也跟班守侯或布置作业让学生留在教室里,安全事故减少了,但学生们的主动性也随之消失了。
学校管理中,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卫生检查勤了,学生的保洁意识少了;德育处工作过细,班主任的创造性就差了;精细化教学管理的要求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就少了;领导事必躬亲,教职工的主动性就弱了;强化了部门负责制,“各家自扫门前雪”,合作精神淡化了;……。
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又在何方?
彼德•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提供了工具、技术和方法。让我们认真地研读“系统思考”中这些法则吧:⑴“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方案”;⑵“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⑶“渐糟之前先渐好”; ⑷“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 ⑸“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⑹“欲速则不达”,⑺“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⑻“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⑼“鱼与熊掌可以兼得”;⑽“不可分割的整体性”;⑾“没有绝对的内外”。
通读本书,一个系统思考的基本方法或者思维模型已经相当清晰,对绘制系统循环图也基本了然于胸,但随着思考的深入,更深刻的问题却难以得解,即如何才能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真正的通过系统思考去除表面解从而求得问题的根本解。
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真正具备系统思考和应用系统思考的能力,我有两个体会,校长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修养:其一是良好的知识结构,即对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知识,只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帮助校长通过系统思考的方法迅速的找到问题,界定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二是良好的心智模式,即对事物方法的融通能力和有效的沟通和交际能力,若没有这些能力那即便是满腹经纶也只怕是孤胆英雄难以成气候。其三是学习能力,即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识别和学习能力,现时社会瞬息万变,各种信息蜂涌而至,特别是新的教学和管理思潮日新月异,若不能有效的感知这些变化,并通过学习来加以应用,系统思考得到的答案怕也只能是“过去”最优。
系统思考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更是一个人比较高层次的能力,因此需要一个人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并不断学习自我提高才能逐步形成,并最终成为一个人的终身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