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一群科学家,在研究九州宫崎县幸岛上的猴子,他们给猴子一种从来没吃过的洋芋。起初那群猴子一直在观望,该不该吃那些沾满泥巴的洋芋,后来终于有一只猴子,把洋芋带到海边洗干净之后吃了。其它的猴子看到这只猴子这样做之后,也纷纷加以仿效。很奇妙的,当到了第一百只猴子在模仿清洗时,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从来没有学习过洗洋芋的猴子,突然在一夕之间,几乎都学会了这种新的方式。也就是说,其它不知道如何洗洋芋的猴子,虽然没有跟已经学会的猴子接触,可是竟然也知道这个方法。更令人惊讶的是,没隔多久洗洋芋的新行为,竟横越海洋,传到对岸大分县高崎山的猴子那里,可是这两群猴子完全没有任何关联或接触。
这就是著名的“一百只猴子的效应”。它足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某种行为的数量达到一定极限的时候,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就会超越时空的界限,而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这种效应在团队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在个人学习中,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
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队的集体智慧高于团队成员个人智慧之和,团队拥有整体搭配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们利用10年时间对4000个单位调查研究发现一个现象:一些团队,测个人智商都很高,都在120以上,但是测一下整个团队的智商,却只有62。比痴呆好一点,是弱智。
所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提醒我们,不仅要重视个人的学习,更要重视组织的学习。对学生,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从小培养他们团队学习、团队合作的理念和能力。对教师,也要提倡团队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种团队学习是需要引领的。谁做“最先吃洋芋的猴子?”答案当然是我们的校长。而船营区从2008年起开展的中小学校长“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自主发展”主题实践研修活动,就是以校长的领导力、学习力引领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凸显团队的力量,以团队的力量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正像世界著名企业惠普公司现任总裁说的那样:“要承认团队的力量,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