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校长治校,委实不易,校长们在营造一所好学校的过程中,治校策略会因主客观诸多方面的原因生有“四过”。
人事变动过猛
A校长初调入一所“乱”校,这所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松弛,人浮于事,学生流失严重,已近崩垮。
身负上级重托,校长初任,立功心切,想尽快改变学校的面貌,于是采取了“最猛”的改革方案:大搞人事变动,先将原有教干不分青红皂白全行免职,然后任用“自带”教干;又将一些“不务正业”、“奸滑可恶”的教师从初中贬至小学;突击进行“聘任制”,将学校大部分教师先行“开除”,然后“戴罪聘用”……这样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不亚于一场地震。“地震”的后果是:新任校长成了“光杆儿”,学校并没有快速地起死回生,而是更加迅速地走向了瘫痪。
教训:乱校之乱,乱在人心,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无疑加剧了这种乱势,让本可收拾的局面变得不可收拾,皆管理方式“过猛”之故矣。治乱校,重典有时并不能奏效,乱校“易徐图,不易猛攻”,在“徐图”的过程中凝聚人心,让四分五裂的教师渐渐团结在校长的周围,然后才有转机。
管理过程过细
B是一位女校长,工作尽职尽责,成效有目共睹,学校获得了许多上级表彰的荣誉。但是,这位很有成就的校长却不讨老师们的喜欢,一提起校长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有一肚子的意见。
原来女校长治校“过细”----上班后,女校长会到各个办公室里转一转,看看有没有说话的,有没有不备课的,这都未尝不可。但女校长还要翻翻老师们的桌洞,看看老师的桌洞内有没有“与教学无关的书籍”,有没有“可供食用的零食”。如果有,要统统收缴,因为这些东西会“影响”老师的工作。因为这些过细的管理方式,所以老师们都烦,甚至有老师私下愤愤地说:如果再翻我桌洞,我就跟她翻脸……
教训:在过细的管理中,女校长的做法已经使她走到教师的对立面去了。学校管理不拒绝细致管理,但细致的过程不能以侵害教师权益为代价。“事无巨细”的过程中如果连桌洞都要翻一翻,老师们还有隐私权吗?还有安全感吗?在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中,老师们不“心生怨气”才是怪事呢。
情感投放过少
新学期开学在际,C校的班主任安排仍然缺人,因为一些教师拒绝这个“苦差事”,看来校长要做些“说服”工作了。校长先找一位老师谈:要以学校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要奉献……但是这位老师根本不吃这一套,劝说工作找不到突破口。
没办法,校长又找另一位老师,还没开口,老师先堵上了:“谈其他可以,做班主任免谈。”校长说:“你什么也不用考虑,是不是应该考虑给我点面子。”谁知这位老师说:“我不给你面子,这么些年来,我也没有得到学校多少面子,当了这么些年的班主任,除了被整就是被批,心寒了,所以请你不要再说了。”
校长只好退下。也是呀,----这些年来,一直把班主任“当牛做马”地使唤,可是投放给班主任的关爱却是少之又少。看来缺少了当初的情感投资,就难以收获老师们做班主任的长久热情呀。
教训:班主任是学校的脊梁,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校长不关心他们,不爱护他们,他们的工作热情就会一年比一年减弱下去。当许多老师对班主任工作失去热情时,学校就会出现“班主任荒”。校长千万不能忘记对老师的情感投放,因为这些投放是对老师心理的维护和修正。一个“过冷”的校长,终会让老师心冷,----他们不会给你面子。
管理手法过糙
D校评比优秀教师,符合条件的有很多人,但名额只有两个。校长“钦点”了两人,其他人就有意见了,有老师找校长“理论”,说为什么评优不公平,为什么评人家不评自己。听到不同意见,校长“火了”,拍着桌子训:公平!哪来的公平!要说公平,我就是。看到校长拍桌子,还不讲“理”,老师也“火”了,随着校长也拍起了桌子。两人在办公室里上演了一场“大闹天宫”的校园剧……
教训:“公平”不是绝对的,当有老师向校长讨要“公平”时,校长应该心平气和地解释原因,说服教师。如果一有教师“上访”,校长就表现得不耐烦,甚至“暴跳如雷”,恐怕不能服人,而且还有损自己的形象。拍桌子这种管理手法太过糙。校长应该用自己过硬的修养引领学校的发展,不能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睛,指鼻子,拍桌子”。这些手法很“落后”,有时会起反作用,一旦遇上“不怕死”的,他也跟着你“动糙”,到时还真不好收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