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型”微课
时间:2016/3/17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序曲和铺垫。好的课堂导入,是一把开启学生学习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开始一节精彩的课堂之旅。
1.课堂导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堂教学,始于导入。课堂导入,是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内,师生围绕着教学内容共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是一堂课的开场白,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教和学的效果。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没有设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马上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要灵活运用,切记生搬硬套。
2.“课堂导入型”微课 “课堂导入型”微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利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此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微视频。
二、课堂导入型微课的特点
1.“课堂导入型”微课的特点
一是趣味性:在导入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方向为切入点,同时辅以教师的自身魅力,使导入有趣味,有悬念,将导入的趣味性发挥极致。
二是针对性:有针对性的“课堂导入型”微课,才能配合教学内容,才能满足课堂的实际操作需求。
三是实效性:花哨的形式是浮云,实用效果才是关键。“课堂导入型”微课注重以实用为导向,能切合实际地帮助教学环节起到良好导入的作用
2.在微课中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同理,如何开始一堂课,也有着独自的导入方法。以下是常见的在微课中进行课堂导入的方法:
(1)情景导入:老师通过语言、图片、音频、动画、视频或互动等创设情境,使学生能根据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旧知导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部关联逻辑,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生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衔接方式。
(3)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法的主要特点是悬念性,教师在抛给学生一个有价值的悬念后,慢慢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让学生步步紧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4)实验导入:实验导入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科学原理,展示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5)事例导入:利用常见、经典的事例来导入课堂,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对比、总结,来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种课堂导入的主要特点是代表性、迁移性。
(6)经验导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素材进行课堂导入,加深学生理解。这种课堂导入的主要特点是共鸣性,教师需要找到贴切、符合课堂教学需求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学生能够快速产生共鸣。
当然,在设计“课堂导入型”微课的过程中,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课堂导入型”微课趣味、实效、针对、精炼的作用。
三、“课堂导入型”微课设计的五步法
1.第一步:选择导入方法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
2.第二步:进行导入设计 根据选择的导入方法,对“课堂导入型”微课进行相应的导入设计。
3.第三步:展示导入材料 导入材料是指导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素材,包括文字、照片、声音、动画等等。在导入型微课中,这一部分主要指教师制作好的教学微视频。
4.第四步:引导与点评 在“课堂导入型”微课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微课中适时予以提示,进行引导与点评,促进学生在观看微课内容过程中主动思考。
5.第五步:引入教学内容 为教学目标服务,是课堂导入的最终目的。
四、“课堂导入型”微课设计的五妙招
1.紧密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恰当导入方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导入要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 课堂导入如何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形象、直观的导入,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制作“课堂导入型”微课时,更加要大力运用多媒体的特长,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视觉和听觉的直接冲击,给学生一种“先声夺人”、“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使其迅速把兴奋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
3.承上启下,引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是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在“课堂导入型”微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复习旧知识为铺垫导入新课,承上启下,过渡到新知识,从而避免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陌生、冷漠的态度。
4.激趣导入,吸引力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型”微课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那么,如何能在“课堂导入型”微课中散发磁铁般的吸引力?例如,使用游戏进行导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运用游戏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未入其文,先动其情”后进入新课的学习。
5.巧设悬念,引发思考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在很大程度上,教学的艺术在于使新问题的难度大到能激励思考,小到自然注意到的新奇因素能引起疑惑,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得一些启发点,并从中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微课中巧设问题进行导入,把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猜想、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