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亦可称做观课议课,是“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主要载体之一。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所以听(观)课评(议)课说课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传播和发扬。经常相互听(观)课评(议)课可以增加若干参照坐标,使我们学有方向,超有标杆,避免重蹈他人失败的覆辙,并及时改进教学形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任务。那么怎样听(观)课评(议)课才会学有所得呢?听(观)课评(议)课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或要素呢?通过我们课题组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要有效地听(观)课评(议)课,要使其过程有据可循,我们的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听(观)课的标准和依据:
(1). 听(观)课前要做足准备工作。至少应预先熟悉教材内容,同时设想一下假如是我执教这一节课,我要怎样上?最好能够拿出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便听(观)课时有个对比。我们可以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了解或者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由同伴互助,或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以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收获会更大一些。
(2). 听(观)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强调课堂“双主体”作用的发辉,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般性的听(观)课主要着眼的是教师的“教”,而对于学生的“学”不太注重。但是我们都明白,教师的“教”最终的效果是要通过学生的“学”表现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活动与学生活动同等重要。所以在听(观)课时,我们对于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要更加关注,其中主要的关注点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另外,听(观)课者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等。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3). 听(观)课时要认真观察、记录,并作深入思考。听(观)课者在课堂上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而且对于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授课教师,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思考点和观察标准。比如对熟悉的教师、班级,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观)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目标达成等方面,避免记成“流水帐”。
(4). 听(观)课后要勤于思考,整理思路。听(观)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勤于思考和整理。比如及时翻翻听课记录,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一番比较,写一篇“听课一得”,或者干脆将他人讲授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讲授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授课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授课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在评(议)课环节上,教师应在听(观)课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剖析,理出头绪,从整堂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要客观、公正,要避免亲疏心理、随流附和的从众心理和消极应付的心理的干扰。
二. 评(议)课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
评(议)课也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也是一门艺术,是我们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评(议)课要做到“言之有物”,重点突出。具体来讲,评(议)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评(议)教学内容。
要看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教材的处理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恰当。全面,指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来确定;具体,指"三维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恰当,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课标为指导,体现学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 评(议)教学对象。
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是否情感融洽,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3). 评(议)教法和学法
①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是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不是量体裁衣,运用灵活,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符合教改方向,有没有改革与创新,有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②学法指导的目的是否明确,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付诸实施,学法指导的方式是否可行。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是否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评(议)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点评是评(议)课的重点,具体包括点评以下内容:
①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有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是不是清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
②教学过程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是否严谨有序,环节转换是否自然、艺术。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知识传授是否准确、科学,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④导入、结束等重要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知识教学的教法设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能力。
⑤板书设计科学。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有条理性和艺术性。
⑥练习设计,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训练目的是否明确,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相统一;训练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有没有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讲与练、师与生、优生与中等生、潜能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5). 评(议)教学效果
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素质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是否有学习方法的获得,良好习惯的养成、情感的陶冶、学习品德的升华。是否做到了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6). 评(议)教学思想
是否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应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等等。
(7). 评(议)教学基本功
普通话是否达标;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炼得当,有启发性;语调是否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字迹是否工整美观,板书是否娴熟。教态是否端庄,举止从容,态度是否热情。专业功底是否深厚,教具运用、仪器操作是否熟练,实验演示的时机、位置把握是否得当,是否达到良好效果。
另外,专业的评(议)课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议)课要求:
1. 认真听(观)课,做好记录。
2. 把握评(议)课标准。
3. 讲究评(议)课艺术。
4. 拟好点评提纲(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或特色,需要探讨的问题,改进意见建议)。
(二)评(议)课的注意事项:
1. 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
2. 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3. 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更不能左右而言他。
4. 要以事实为根据,增强说服力。
5. 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
总之,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闭门造车,应注重教学过程的交流与互动。坚持听(观)评(议)课,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让听(观)评(议)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和源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个人教育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