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作为学校最主要的领导,主要职责是搞好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是导演、设计师、总指挥和领跑人等角色。然而,校长要能更好地提高领导执行力,要能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更高的威信,除了这些权力影响外,还应注重非权力角色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校长树立重在“参与”的意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或正当的娱乐活动,校长要自觉关心并积极投身其中,自觉地、主动地和积极地扮演好“参与者”角色。
甘当“群众”。在很多场合,校长可以抛开手中的行政权力,把自己当成普通教师中的一员。一是模范遵守学校民主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奖惩功过、好坏方面,应该都与教师相同,尤其是在“惩”方面,校长要实事求是,对自己决不姑息。如此,最能保证学校的政令畅通。一是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包括正式的工会活动,在活动中放下架子,不一定要再当“领头羊”,不一定要荣获前几名,这样的“示弱”不会有损校长形象,反而会让大家觉得你是一个真实的可以接近的校长;包括非正式的教师体育锻炼活动,如打乒乓、打篮球等,校长即使没有时间参与,也可以在旁边欣赏一会儿,或者微笑着看一看,或者和教师拉拉家常,或者对精彩处喝一下彩;还有如老师正常的聚餐、下班后的聊天等等,校长都可以适度参与。
甘当“听众”。笔者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校文科教研组长李老师说校长多次强调要搞好教研活动,比如公开课的教学研究。于是,他专门请了学校的一位骨干教师上课改示范课,并告知他要请校长也来听听这堂课。上课的教师准备非常充分,为的是要显示自身的实力,让这堂课真正成为“示范”,也让大家知道自己不愧为“骨干”教师。到了上课那天,李老师在学校小黑板上出了通知,让全体文科组教师作好听课的准备。之后,李老师再去邀请校长听课,校长说到时我会来。示范课开始时,讲课的老师和听课老师都非常认真,因为大家都知道校长要来,可是一等再等,也没见校长的影子。听课教师开始交头接耳了,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听课了,有的教师讲话的声音越来越大……面对此情此境,讲课老师也没有了激情和热情,后半时的课几乎就平淡地敷衍过去了。一直到下课,校长还是没有出现。下午评课,大家还是那几句套话。可见,校长参不参与听课,关系着教师的激情和信心。日本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地革命》一书中也指出,学校改革要成功,只有在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这种开放不是物理性开放,而是心态的开放。所以,校长要坚持多参与教研活动,并且很多时候要甘当听众,这样才能促进本校教师心态的开放,才能让要课堂教学改革高效地推进。
甘当“士兵”。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应该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所以笔者建议校长应该当一当教师,亲临一线去率先搞好自己的那块试验田。校长要能亲自上主课,而且能上好,就敢于说这样的话:“哪一天我不当领导了,教书还是一个内行。”校长要敢于表这样的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实践课堂,方能实实在在地发现问题,了解教师的难处,不会犯“站着说话腰不疼”的毛病;立足课堂,和教师互相观摩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改革方案便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对此,校长不仅要当指挥官、观察家,还要当冲锋陷阵的战士,与教师并肩战斗。校长身先士卒,容易和教师产生共鸣,老师们也自会深受其鼓舞,顽强地在教育阵地作战。校长在教学方面树立的威信也最令人佩服。除了上主课,校长还可以多读书,还可以勤于写,这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乐当“贴心人”。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在总结时说:“善待教师,就是我成功的秘诀”。所以校长应该和学校教师做朋友,甘当教师的“贴心人”。当教师工作还不熟悉时,校长就热情地给其以帮助;当教师工作遇到困难时,校长就给其以信心和勇气;当教师工作不慎失误时,校长就给其以理解、安慰和希望;当教师生活遇到挫折时,校长就给其以温暖和友谊;当教师工作取得成绩时,校长就告诫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校长和教师良好的关系是团结的基础,人际关系状况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文明状况。校长甘当教师的“贴心人”,这个学校必然就会团结,大家会齐心协力,工作高效而愉快。反之,校长和教师只是的“陌生人”,学校就可能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形成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