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谨防学校管理中的“零效益”

时间:2014/2/15

学校管理中的效果与利益,也就是管理效益,有正效益、负效益、零效益之分,实现效益最大化是管理者的理想追求,从布置某项工作的流程看,为防止零效益和负效益的产生,记住以下几句话有助于学校管理效益的持续提升:

布置了不落实等于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已经布置了。”仿佛“我布置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从工作的整体性上看,“我布置了”只是工作的一个开始,如果管理者满足于“我布置了”,极容易造成工作浮于表面,也因为缺乏对实际的了解,让我们的“布置”与“实际”、“科学”渐行渐远。即使是“我布置了”,也要通过调研一方面看看“布置”执行的情况,另一方面看看“布置”的合理度,以便作出调整,让“布置”更趋科学。

各校又要开始计划新学期工作了,我建议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加一栏----责任人。落实到人,有助于工作的推动从而规避推诿的现象,那么落实到人是否就大功告成了呢?还没有----

落实了不检查等于零。各地都在推行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检测),各校都有不少关于“五认真”的常规要求,少的就是“检查”。首先是检查的频率太低,有的甚至一学期一查;其次是检查没有“动真格”,嘻嘻哈哈走个过场。更多的是在“查什么”上不够科学,比如检查语文备课笔记,就看看有没有把“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等栏目填写完毕,至于这节课为什么这样“备”,它的科学性在哪反倒忽略了,“抄教案”正是在这样一种工作作风下产生的,“用形式主义对抗官僚主义”。

有了检查是不是一定能产生“正效益”呢?还不忙下结论,因为----

检查了不反馈等于零。我校有一个特别的部门:教学督察处,由校长直管,督察处的功能就是检查教学“五认真”,并且聘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来担任此项工作。老师们每周一上班打开校园网就会弹出上周的“督察反馈”意见,条分缕析,有“表扬”,有“批评”,有“建议”,均点到人、点到事。这份“督察反馈”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教学状况。

反馈了不整改等于零。对于部分老师而言,“反馈”并不自然产生“整改”行为,若放弃“整改”,同样的错误还会发生,持续发生就会养成“坏习惯”。对于优点和不足都要进行持续关注,让优点形成习惯乃至特色,让不足成为过去,成为警示。对于考核条例而言,不仅要关注“做得怎么样”,更要关注“改得怎么样”。

一流的学校会从任务的布置到落实、检查、反馈、整改,一系列下来让管理既有效率也有效益,但要成为名校、超一流,还要记住----

整改了不坚持也等于零。错误既然能发生,说明它有产生的性格、作风等因素,一次整改,并不能“一劳永逸”,寻找错误的原因,持续关注一段时间,直至“优秀成为习惯”。学校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总有人在监考、阅卷上出现迟到、收发试卷不规范、统分错误等现象,我校考务会上会打出一段警示,这段警示罗列了两年来每次考试出现的非正常现象的人次,随着频次的逐步降低,本次期末“事故率”为零。

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我们已经养成了工作布置后还去做后续系列工作的习惯,也不能完全杜绝教育、教学事故的产生,只有用积极的学校文化去影响人才是提高管理效益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