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学校退出历史舞台“省特色示范”学校“取而代之”
时间:2014/4/19
昨天,浙江省首批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正式出炉,我市共有8所中学被选中成为“省特色示范”,分别是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第七中学、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和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省内入选学校共计32所,像我们熟知的宁波市效实中学、浙江省镇海中学、上虞春晖中学和浙江省诸暨中学等高中均在名单中。
“前八所”只有半数入榜
从“省重点”(即“省重点普通中学”)到“省特色示范”(即“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是省教育厅推进高中新课改的措施之一,强调高中课程的多样化和特色化。虽然“省特色示范”是在“省重点”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才出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省重点”的替代品,其实两者的强调点完全不同。
昨天,省教育厅督导处处长叶向群说:“开展以创特色为主要内容的‘省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变普通高中长期形成的‘千校一面’、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发展的状况,引导学校积极转变育人模式。主要动作包括建立或完善选课走班、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制度。”
记者发现那些进入名单的32所学校,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有传统名校,也有过去不引人注目的学校。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省内有上百所老牌的一级重点高中,缺席首批“省特色示范”;老杭州人眼中的“前八所”里,杭高、杭二中、十四中、杭师大附中入选,学军、杭四中、浙大附中、长河高级中学不在名单中;而杭州第七中学、杭州绿城育华学校等“二级重点中学”,却被评为了“省特色示范”。
为什么入选比例这么低?据了解,按照规定,首批“省特色示范”获评的数量控制在“省重点”总数的25%到30%。
“省特色示范”学校要改变“千校一面”局面
“省特色示范”学校究竟是怎么评出来的?叶向群处长表示,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评估,包括必修课程、校内选修课、校外选修课、选课体系、学分制管理、学生成长等方面,共有16条大指标计55条小项。和原来“省重点”评选标准相比,“省级特色示范”的评选更重视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发,尤其是选修课设置。
可以说,以往的“省重点”更重视学校的硬件环境、师资力量、生源情况、升学率等,但“省特色示范”更注重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注重每个孩子的学业、体育、兴趣等的综合素质和差异化发展。
事实上,除了叶向群处长给出的16大指标,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认为,衡量一所学校是不是“省特色示范”,还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形成,学校要懂得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二是师资的力量,一支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优秀教师队伍;三是课程的水平,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课程设置要全面而又个性,像‘千校一面’就很难做到人人成才;四是办学的质量,这并不是指升学率,我认为学校应关注发展而不是选拔。”
“过去‘千校一面’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以考定教’,就是高考考什么,学校的课程就怎么配置。这次课改的很大一个特点是‘以人议教’,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就回应什么。这样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好地适应学生、引领学生、成就学生。”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说,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学校能给予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课程资源的话,就能让能飞的学生飞起来,让会飞的学生飞得更高。学校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更理性地成长,而不只是围绕高考、围绕分数。
选修课设置是个硬杠杠
记者发现在《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评估手册》中,有一个硬杠杠很能说明问题:列入选修课程目录的选修课程数量不少于每20名学生一门课,每位学生每学期的选修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25%。而首批“省特色示范”开设的选修课程可达到每30名学生一门课的要求,有70%以上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
据叶向群处长介绍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引进职业技能课程资源,是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如台州第一中学实施“破墙”策略,利用一墙之隔的椒江职教中心学校的资源,做到普职融通,共同开发职业技能类的选修课。
也有学校与高校、企业、社会机构合作。像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利用自身优势,从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引进了18门选修课程,每学期开出2个实践周,每周安排4个下午进行走班或走校上课,通过考核的学生可获得1个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选择喜欢的课程,这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表。记者从学生问卷和座谈中了解到,在四类选修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兴趣特长类课程,其次为知识拓展类课程和职业技能类。部分较为热门的选修课程,学生反映必须要“秒杀”才能抢到。
一线教师能成功转型成课程开发者吗?
让我们回到刚刚提到的一个数据:有70%以上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
据了解,推进高中新课改,让大批优秀教师实现从教学能手向课程开发者“转型”。
这样的转型成功吗?一位“前八所”的英语教研组组长向记者倒起了苦水:“以前,课程开发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我们这些老师只管教,教了几十年,也教出了心得。现在让我们转型去开发课程,实在是很为难。”
这位老师认为,以往多数的老师是没机会、没权利去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课程的,没这习惯,这是个历史问题。
而对于当前来讲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时间加没能力。
没时间是指:“一个正常的高中老师,基本每天都有课程安排,空余时间还要批作业、备教案,哪儿来的精力?难道不抓成绩了?”
没能力是指:“国内的老师多数缺乏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老师不像一些国外的老师,他们在高等教育阶段很多都是修了好几门课的,能做跨学科的教学,因为他们很精通,能教得很好。”
家长更看重学校口碑
对于“省特色示范”这个难得的称号,杭州家长们貌似不买账。
网友“游走的猫猫”坦言:“现在谁还关注特色?大家都关注升学率。”
女儿正在杭州文澜中学读初三的陈女士认为:“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不变,家长的需求就不变。特色不特色不是重点,重点是学校的生源,老师的实力,校园氛围,还有升学率。一些老牌‘省重点’哪怕没有评上‘省特色示范’还是升学首选。”
一位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初二生的家长也表示,宁可让孩子读一所没特色有升学率的学校,也不去读有特色没升学率的:“‘分数至上’的观念已经在多数的家长脑子根深蒂固,短期内想改变不现实。现在虽然有不少大学实施自主招生,但多数还是参考学生的高考成绩。归根到底,升学还是靠分数啊。”
“前八所”
杭州高级中学
杭州第二中学
杭州学军中学
杭州第四中学
杭州第十四中学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杭州长河高级中学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前八所”中的
“省特色示范”学校
杭州高级中学
杭州第二中学
杭州第十四中学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名单
(共32所)
杭州外国语学校
杭州高级中学
杭州第二中学
杭州第十四中学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杭州第七中学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
宁波市效实中学
浙江省宁波中学
浙江省镇海中学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奉化市武岭学校
浙江省温州中学
浙江省永嘉中学
嘉兴市第一中学
海宁市高级中学
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海盐县高级中学
桐乡市高级中学
浙江省长兴中学
德清县高级中学
上虞春晖中学
浙江省诸暨中学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浙江省义乌中学
浙江省天台中学
台州市第一中学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浙江省青田县中学
浙江省普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