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 刘艳平
十六中(原玉峰里学校)创建于1997年8月26日,是一所年轻的热点校。到目前为止,十六中有在校生1970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180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42人,中级职称教师110人,平均年龄 38岁。作为校长,我深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面对上述数字,我更加清醒的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上任一年半以来,我带领学校领导班子立足我校师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安排,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总结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字诀。即:路、学、帮、练、研。
一、“路”——明确思路
上任伊始,我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反思,明确了以“抓‘龙头’(骨干教师),带‘重头’(青年教师),促‘源头’(全体教师)”的基本思路,制定出教师队伍研修计划和校本教研制度,成立了以我为组长,分管年级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主抓年级的主任参加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每周小组成员通过“听课与观课”等形式,指导与管理、检查、考核、评价校本教研活动。
二、“学”——组织学习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的教改经验,学习新课标和新的教学模式及技能。主要采取三种方式:
1.集中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利用每周四例会时间,通过举办教师论坛、专家讲座、观摩研究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学期校电教室还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目前,每位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所教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自主学习,大力激活学习欲望。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安装无线路由、不断添置图书资料,订阅报刊杂志,扩充教师阅读室,每学期为教师订购一本书籍,如《跟孔子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为心灵解压》《教学勇气》等,让阅读走进教师心灵,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3.外出学习,不断拓展学习视野。今年,我校派7名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为期2个月的国培学习,合格后在学校给全体教师做讲座。两年来,又分学科外派教师到石家庄2中、28中、41中等地开展异地教研活动,学习三年制教学管理经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帮”——师徒结对
针对青年教师多的实际,学校坚持实施“青蓝工程”,有计划地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或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鼓励和促使青年教师向老教师、骨干教师和名教师拜师学艺。同时,我校还启动了青年教师“异步授课”活动。其基本方法是:每次上新课,备研组长或师傅先行一步,新教师或学科的年轻教师先听后讲,重点就备研组长或师傅知识点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新旧知识的衔接、知识的梳理归类以及学生的组织管理方面,观摩取经,以便于个人在授课中,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为促进该活动的开展,学校单独印制了新的听课记录单,打破传统听“盲课”现象,让听课人动脑思考,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并积极与个人教学行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再有,师傅每周还要听徒弟的课一节以上,并对徒弟的课进行当面点评。同时开展了师徒“同课异构”活动,打造平时有效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双赢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使徒弟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师傅也从中学到了徒弟的新技术、新观念,达到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练”——勤练教学的基本功
我校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制定了教案检查、集体备课、听课、作业检查等各项制度,每学期坚持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如:电教基本功大赛、课件比赛、两笔字大赛、说课比赛、演讲比赛、学科大赛等等,利用各种形式,既检验了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又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五、“研”——强化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在于: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教科研管理,意在走上规范化的管理道路,使我校教育、教研、教改工作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1.在教科研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总体目标,即:“改革教学模式,推进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创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2.以主题研讨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如物理:物理课堂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语文有效的课堂提问,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英语洋思中学课堂模式之探索,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生物怎么教才能更大限度提高生物课堂效率,思品品德生活化教学呼唤着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综实校本让孝敬文化永驻学生心田等。
3.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共结题15项课题,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项,市级6项。目前,有“十二五”课题15项,其中,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4项。
正如专家组在成果鉴定意见中指出的那样“该课题组研究人员务实工作,付出了艰辛劳动,研究带动了一批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参研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一批优秀论文,开发了一批优秀课件,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其成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两年来,我校教师主编或参编各种教学辅导书及学术著作7本。仅2012年,我校派出57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其中,魏娜等3名教师在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3名教师在省级大赛中获奖,13名教师在市级比赛中获奖,39名教师在区级比赛中获奖。在今年的区“有效教学”岗位练兵中,我校李卫军、刘金辉两位教师获教学能手称号。另外,有数十篇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注重校本教研,实行集体磨课制度,大体方法是分管年级副校长、主任亲自参与,各年级备课组长主持。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磨课,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及时反思。基本流程: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磨课(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
我们坚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全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需要我们做校长的了解学情,掌握课堂教学发展脉络,立足于校本教研实际,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