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结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
时间:2016/3/22
家长与班主任产生矛盾,有的是因为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意见不一致,老师觉得学生有很多需要改正的问题,家长却觉得孩子很优秀,因而对班主任产生了意见。有的是由于家长不甚了解情况,对班主任产生了误会;也有一些确实属于我们的工作过失或处理不当造成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一些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不尽相同,造成家长与班主任在学生评价上不一致,举个例子:我班里有一个高个子的男生,在班里课上走神,课下打闹,还有点书写障碍,作业写得很潦草。可是,他在家里却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听同班同学的家长说,他们住上下楼比较了解,这个孩子在家很害怕父母,非常听话,读书,写作业,都很少下楼玩。于是,我在和其家长沟通时就比较委婉,先问一问孩子在家的表现怎么样呀?家长述说一番后,我便话锋一转,孩子在学校可能没有了家长的监督有些松散,把孩子在校的实际情况和家长做了交流。最后,老师和家长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统一战线,使得孩子在校、在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只要形成了家校之间的合力,家长也就不会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了,还会觉得老师很重视孩子观察仔细,是个很负责的老师,就会很尊重老师。再遇到此类的事情,也不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怀疑。
另外,有些学生爱说谎,向家长说的事有时与实际有出入,而家长却听了孩子的片面申诉,对班主任产生了误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置之不理,觉得我自己没做错,清者自清,家长可能就会在心里对班主任产生不满,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说明事情的真相,消除误解,一般来说学生比较听班主任的话,家长也是愿意支持班级工作的。
还有的时候,确实由于班主任本人对问题处理不当的,我们也应该坦率的,勇于承担责任,只要态度诚恳,家长一定会和我们站到一边。例如,上课时,我把手机打到静音上,结果下课后发现有几个未接电话都是一个家长打来的,我赶紧给家长打回电话说明情况。如果不回电话,她一定会觉得这不是个负责的老师,竟然不接学生家长的电话,必然会造成我们之间的矛盾。在平时,如果有学生生病或未按时到校,我一定会亲自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并找其他孩子带捎作业,时间长了,家长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自然会敬重老师。
如果真的遇到个别家长不讲理,或者出现“告状”的情况,我们班主任一定要冷静、克制,不要正面冲撞家长,激化矛盾,我们要有一种“以德报怨”的胸怀,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和教育学生、家长,表现出我们良好的师德和修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求助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及时向学校领导说明情况,求得他们的帮助,从自身找原因,采纳领导对处理此问题的意见,使得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本着家长的这种心理,我们要能够和各个类型的家长打交道。
在于“护短型”家长交往时,要特别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比如在指出他们子女的某些缺点错误时,要选择不使他们难堪的场合,可以单独到办公室或者放学后到教室谈谈,最好用商量的口吻,使他们的这种防御心理得到缓解。还可以适时的借助一两件事,使其对自己的孩子有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比如可以借助孩子的考试,如果别的孩子都考了九十多分,这个孩子却考了二十多分,和别人差距很大,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找家长聊聊。我们不倡导排名次,但是也要让孩子找到准确的位置,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呀,采取这种形式谈话,家长就比较容易接受。
在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家长或者继父母家庭的家长交往时,我们应该本着一种同情、体贴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倍倾注自己的心血,平时多与他们接触沟通,多向他们汇报孩子的表现,特别要介绍孩子的优点、长处,换起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感。我现在的班上单亲、继父母的一共有四五个孩子,在平时和他们交流时我都是小心翼翼的,因为家庭特殊的原因,家长和孩子都很敏感。
在与隔代学生家长交往时,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辈的感情胜似自己的子女,他们常以单纯的爱替代教育,所以在和他们交谈教育方法是,往往出现障碍,这就需要以更大的耐心和尊敬,选择老人易接受的方式谈话,必要时可与学生的父母取得联系。
总之,我们班主任只要平时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就一定会使感情融洽,这样矛盾自然就很少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