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该是“诸子百家”
时间:2016/3/30
一、校长应该是“儒家”。
(一)校长成长。
1、校长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2、校长应该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是专家型的管理者。
3、校长应该是教师团队中的佼佼者,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二)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德治校”。无论是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还是干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都闪烁人文的光芒,都含有一个“德”字。校长时时体现较强的人格魅力,处处展示较高的品德修养。
二、校长应该是“道家”。
(一)校长成长。
1、校长应该有自己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个性化理解。
2、校长应该具有创新的工作思路,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
3、校长应该在继承历史文化的精华、借鉴世界文化的精华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管理风格。
(二)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充分体现“治校有方”。所谓“方”,就是管理有道,就是指方略。有管理学校热情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有智慧、更需要有方法。作为校长应该想一想,怎样管理才能更有效更高效,这里就涉及一个“道”的问题。
三、校长应该是“法家”。
(一)校长成长。
1、校长应该是知法懂法的现代公民,也应该是熟悉和运用教育法律法规的高手。
2、校长能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地覆盖学校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消灭盲区和死角。
3、校长能够熟练地运用制度这个杠杆管理学校,付诸于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去。
(二)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充分体现“依法治校”。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等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这里包含教育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这里的“法”,是指国家“大法”和本校“小法”。“小法”要服从“大法”。“大法”要指导“小法”。制度应由硬性与软性两部分组成,“硬性”要逐步软化,但不能没有“硬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制度有情。
校长要记住“德”、“道”、“法”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