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宽”与“严”
时间:2016/4/6
要做到两者密切结合,相互渗透和有机统一,首先应弄明白“严”与“宽”的内涵。我认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应是:工作计划的严密,班级纪律的严明,处理违纪学生的严肃,对自己和学生要求的严格。而“宽”则是:班级管理氛围宽松,对学生的宽厚、宽容,制定学生进步目标的宽泛。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做到区别对待和对症下药,以突出工作实效,提高管理质量。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班级管理中的“规矩”来自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严密的工作计划。严密的工作计划是具体的,符合学校和班级管理实际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不发动学生参与管理,只把学生当成管理的对象,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没有一点自主权,没有一点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计划得越是严密,管理工作进行得越是紧锣密鼓,学生反而产生逆反心理,不去认可和接受,管理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彻、体现“严”呢?班级纪律严明,这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凭借和依托。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班级如果没有科学的、符合学校和班级实际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纪律和班规,就难以规范、约束和评定、衡量学生,也就根本不可能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而取得管理质量提高的绩效。
严肃处理违纪学生,这是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经常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否则一个班级就不会有严肃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心目中也不会有好与坏的标准。但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更要给违纪学生留有改过自新的空间,帮助他们分析违纪的原因,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改正错误。这也就是对违纪学生宽容、宽厚的道理。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级管理中的身教至关重要,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老师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做好,甚至更好。班主任老师不仅是管理者,更重要的应是管理的尺度和标杆。这样,班主任老师教育、管理的要求和管理措施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才会有理有据,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才会“信其道”、“亲其师”。当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不能“一刀切”,而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科学,是一门艺术,这体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前瞻和预见,班级管理中的突破和创新。班级管理的对象多变无常,管理工作琐碎复杂,可供采取、选择的工作形式、方法繁多。因此,管理工作要有一种超前意识,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这样既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避免了不必要的工作浪费,当然也就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宽严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