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管理班级的艺术
时间:2016/4/6
“权力”不等于“权威”。
权威=权力×威信。教师被赋予的教育管理权力是有限度的:你没有权力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你没有权力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你没有权力随意地处分和开除学生。如果无视法规,滥用权力,只能给自己和学生带来伤害。教师要想树立威信,只有尽量放大非权力性影响,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注重业务学习,多多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到你亲如父母。一个让学生喜爱、感激、尊重甚至崇拜的老师,他对学生的严,也会被学生理解为爱。
“训导”比不上“引导”。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在《论语》中,几乎找不到声色俱厉的呵斥和盛气凌人的训导。即使弟子有不当言行,孔子也只是简要明白地指出错误,讲明事理。在春暖花香之际,孔子带领弟子来到泗水河边,借水喻君子,抚琴谈志向,这样的教育可谓春风化雨,深入人心。学生不是敌人,老师对待他们的错误不必“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师生应该教学相长,老师的严格要求,如果化为平等地交流,巧妙地引导,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呵护。
“说教”难替代“身教”。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喜欢学习,但不愿意时时受教育。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丘吉尔宁可交白卷也不学。爱学习、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厌恶喋喋不休的说教也是人的本性。“顺其天性而教之”的含义,除了根据学生的禀赋让他们得到最大的发展,还应包含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所以,在提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班主任应当更加重视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而先进同学的典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两者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榜样的影响下,学生发自内心的动力和压力让他们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这种效果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说教所望尘莫及的。
“人治”远不如“法治”。
在QQ上有一个教师的个性签名是:“与学生斗,其乐无穷!”闻名一时的《班主任兵法》更是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性为对立的两大阵营。但是,如果把教育管理弄成与学生的斗争,教师绝不可能从中感受到教书育人的真正幸福,学生的反叛更会让教育走入歧途。魏书生老师以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法治班,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的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教育管理达到了理想境界。教师与其成天当“斗士”,还不如致力于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步入严于律己的境界。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走出来。
“教不严,师之惰”,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与管理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教育管理行为本身也是有“格”的。只有严格遵守教育管理的规律、规范,才能使严格要求收到显著效果,避免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