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成教学法
时间:2016/4/6
该教学法以合作学习为载体,融入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理念,形成合作为纲、生成为本的教学模式。首先,改变传统的合作小组划分方式,提出多维分组法,形成多层次、立体交叉的合作团体,通过老师合理的课堂引导和调控,最终实现动态的、自然的、全方位的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根据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基本特征,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师生灵感的火花,充分发挥课堂生成资源的功能,实现多维合作与动态生成的有机组合。
1.合作学习的组织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最终目的是诱发课堂生成。基本流程包括“划分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组织合作讨论→展示奇思妙想→交流学习体会”五个基本环节。
2.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概念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3.合作生成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中,合作生成教学一般采用如下的流程。(见图表 1)
每一节课都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一个教学单元都由“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学情预设”三部分组成,称为一个教学事件。不同的教学事件相互联系,组成一节课的主体结构。在一个教学事件的教学中,合作生成教学的一般流程如下:(见图表 2)
合作学习需要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任务(问题)展开,在一个具体的合作点上,各区域可以围绕同一学习任务(问题),也可以分别围绕不同的任务(问题)。
4.合作学习中课堂生成资源开发策略
长期坚持班级的多维分组方式,每节课精心选择恰当的合作点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式灵活多变,并与探究学习充分结合。在这种课堂组织模式下,采用有效策略开发和建设课堂生成资源。
在课堂上,生成资源往往不期而至,灵感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师生思维的火花,充分开发其辅助教学的功效。具体策略包括“精心预设,不拘预设”、“捕捉互动资源,灵感放大”、“巧设问题情境,引发思维冲突”、“利用学生思维偏差,因势利导”、“合理运用课堂评价”、“机智处理意外事件,随机应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