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略论班主任如何处理管理与教育的关系

时间:2016/4/7

摘要:班主任除了教学所任科目,还要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本文通过对教育和管理的关系的分析及当前教育与管理在学生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班主任把教育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及其结合途径,旨在做好学校学生工作,确保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当前班级管理效能的提升遭遇了种种障碍,集中表现为学生日益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教育需求与革新步伐蹒跚不前的班级管理之间的矛盾。班主任是兼有教育和管理双重身份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者。教育和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 班主任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决定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效,确保学校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

一、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教”是指“教导、疏导”,管是指“制约、管理”。教育是影响和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学校日常工作中主要指学生守则教育,学校常规纪律训练,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养成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勇敢、勤劳、俭朴等优良品质。学生思想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内容、方法、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管理是照管并约束(人或事物)。

教育和管理的共性表现为二者的实施目的相同,宗旨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学习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教育和管理的个性表现为实施影响的形式不同。思想教育的个性表现为通过传道解惑、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形式和方法对学生施加思想、心理影响。管理的个性表现为通过制定和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将惩罚的形式和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教育与管理的宗旨一致,必然要求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互为借鉴,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和教育的最基层的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正确处理管理和教育的关系,分清二者职能,避免相互代替,使教育与管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而且班主任必须使两者相互结合,不可偏废,不能只重管理或者只重教育。

二、当前教育与管理在学生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重于教育

目前的学生工作偏重管理,观念上也仅仅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对象,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原则,没有做到学生工作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没有认清自己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还担负着育人的职责,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只照搬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做到深入学生内心,入情入理的教育学生,致使部分学生管理者自身与学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大部分的学生管理者平时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抓学生的日常常规,只是构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的关系。

由于偏重对问题的管理,强调学生接受管理,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管理者成了“高级保姆”、“高级治安”,习惯于采取强制性或灌输型的方法,无法采取有效的服务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实现教育管理的育人目标。

(二)教育与管理脱离

目前学生教育工作主要分为班主任管理和其他在校老师管理,以上两者的工作基本上是分离的,即任课教师只负责教课,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从而使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相分离,理论教育的效果在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日常行为中难以得到验证。

思想教育和管理的脱节使得教育和管理的职能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没有管理的思想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教育,没有思想教育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网络流行、图像信息流行的校园中,教育和管理的脱离使得二者的职能作用相互削弱。电视等媒体使学生能够迅速的接触到社会形形色色的思潮,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影响,他们在寻求进步的同时也丧失了一些宝贵的品质。这些都迫切要求学生管理者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系列的爱国教育、励志教育、人格教育、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等。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我中队积极响应学校发起的捐书倡议,队员们纷纷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捐给灾区,并通过做卡片,通信的方式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通过教育使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学会思考,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纠正错误。从这个层次上来讲,教育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管理。

(三)教师引导作用缺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我们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是以互动平等为基础,更多的强调自上而下的服从,教师引导作用缺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学生没有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把不该去管或者可以不管的事情交给学生自己去管,这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学生却能有效管理的领域,如卫生,公共秩序,校园文明等等。我们班级成立“阳光中队”,各班干部各司其职。管理卫生的班干部对室内外分担区的人员、打扫时间、要求都清楚,并负责安排值日生,检查班级的卫生;体育委员熟悉班级在学校的位置和队形的变化,积极负责地与其他班干们互相合作,维护好集队、队列行进、课间课的纪律,并认真地为体育课的队伍整理及带队等。另外,班上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负责早操、集会等纪律,及时处理班上发生的小事情,分管好本班级一天的管理工作。让学生在这些领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可以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如何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首先,必须实现管理与教育的结合,具体来讲就是“引导思想,规范行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必须关联到学生的行为。抓思想工作,也要管理其行为。班主任必须自觉地把思想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管理促进教育,以思想教育带动管理。在引导思想方面,可以通过班会、座谈、个别谈话、个别咨询、读书活动、电视教育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进行行为习惯、情感、兴趣的培养,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培养。其中,策划并组织了“妈妈,我爱您”、 “完成人生的第一部作品”、“我当一天家长”等活动,这几个活动也受到了家长的积极好评,也让家长对孩子有了充分的认识。另外,要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定期和学生谈心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根据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在行为规范方面,要健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只有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才可使教育者有章可依,受教育者有规可循。必须用完善的、可行的管理制度加以辅助,用严格的纪律来制约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这个层面上说,有效的管理是有形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强有力的手段。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实现管理的人性化。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重个性发展;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又脱离不了父母师长;选择空间多,缺乏道德评判标准,容易陷入迷茫。这就要求我们应采用一种软性教育与强制管理的人本管理方式,把科学管理融合到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去。正确处理好教导和管理的关系。既不能管而不导,以致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受阻,造成信息不畅;也不能导而不管,以致放任自流,纪律涣散。在管的方面,要做到管而有理,宽严适度,不可过宽,以防放任,不可过严,以防逆反。在导的方面,要深入细致的做学生工作,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及早解决隐患。再次,增强服务意识。当前,学生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只有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管理中真正以服务观为基础,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大学时朋友间流传这样一条短信,“有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丢。”当时只感到它的美,一次雨中,送学生回家,学生都自然地撑起了伞。当我把外套脱下,遮在我和一名学生头顶时,他笑着对我说:“希望雨永远不要停 ”,刹时,心头一种莫名的感动。请不要忽视不经意间小事的魅力。只有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敢想、敢干、敢说、敢问的精神,教育者也会在教育与学习、管理与被管理中,教会学生学习、做人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