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展素质教育是建设班级文化的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迅猛发展,细致入微到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不少政策文书提到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到班级文化建设重在发展素质教育,但是个个校园和班级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不适合现代校园,不适合活泼潮流的班集体的文化,再加上应试考学的压力,因此班级文化开办的素质教育总是不能在学生身上收到预期的效果,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和策略是我们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本文重点探索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新模式和策略,从班级文化建设建设中开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和策略的现状出发,并结合实践,针对班级开展素质教育模式和策略出现的问题,提出新型的模式和策略并落实到班集体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为了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说脏话等这些基本的素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基本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以提高综合能力,还要求学生们以个人实际为根本,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繁重的课业使得学生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因此须从班集体出发,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让同学和教师们处在完善的教学模式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一、班级文化的建设
1.1班级文化的基本内容
班级文化的内容即是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包括人文环境和卫生环境(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做人和学习方面的精神。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是是为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去学习,因为学生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在班里,若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则不能得到保障,若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吵闹不堪的自习课,没有秩序可言的课堂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只会产生对班级甚至对学习的排斥心理;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也为了给学生们的日常行为活动画一个明确且灵活的界限,若一个班级没有制度的监督,这个班级的学生还会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吗?学生们多想扔掉课业,只有玩耍,还未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且没有制度的束缚,这样只会毁掉学生们的前途;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则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为人处世和学习精神。
1.2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虽然班级文化建设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取得了成果,但是由于班级文化建设时间较短,学生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应付我国的应试教育,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有些不足。不足之处有:(1)班级文化的理论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理论来自于实践,说明班级实践不够,因此学校需要鼓励班级,尤其是班级的主导者——班主任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创新;(2)对班级文化的认识不够成熟,总是偷换概念,将企业的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孰知虽然同样是集体,但是班级不同于企业,因为班级和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下发展,班级是在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束缚的环境中,企业在我国自由的经济市场下,两者不能等同对待。(3)教育部门、学校和班主任总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板报层出不穷,但是没有切实的成功案例引导着班级去实践。
1.3班级文化建设完善的措施
完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于进行素质教育,在于学生们在校园学习生活的点滴。例如(1)很多学校在校园的走廊、教室的空白墙上挂有名字字画以鼓励学生拼搏进取,然而学生却是无视了这些忠言逆耳,若是学校以潮流的图片和解释语来修饰名人名言,相信墙壁上的名人字画会留住学生们的目光,这样既营造了活跃欢乐的气氛又使得学生学习了知识。(2)对于班级的制度方面班主任可充分利用黑板报,将它变作‘说吧’,提供学生自由言论的空间,鼓励学生用精简哲理的句子写出心声,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为班级创造了书香四溢的气氛。(3)班主任在开班会的内容方面需要做些变动,班会是班主任和学生们交流的时间,班主任对学生们的教育重在此时,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基本素质的教育,完善班级文化在于完善学生们的个人素质,学校的宗旨是育人,不管学生们的成绩优异,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教学生们如何做人,这也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完善。
二、班级文化与素质教育
2.1素质教育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班级文化开办素质教育首先要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苏志伟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教育和外在教育两方面,内在教育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外在素质指一个人的能力、行为、成就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替代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发展,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不同,首先素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班集体的每个学生;其次是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是德智体美全面且可持续的教育;再次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式更人性化,它是以学生自身为根本,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自立自强,心理素质极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离不开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只是为了分数,这样的班级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没有灵活的思维,缺乏很多社会生活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的班级文化不能长久,也得不到发展。而素质教育的环境正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土壤,在这种肥沃的土壤中,学生们才会茁壮成长。同样素质教育离不开班级文化,因为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还未改变,学生们和教师们的任务很重,而且知识的传授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教师不能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素质教育,因此进行素质教育只能在班集体中慢慢渗透,此时班级文化便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在班级文化中开展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慢慢接近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2.2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素质是人才的根本,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实践需要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开拓精神、奉献精神、创造力、应变力、竞争力。人的这种主体性、精神以及能力从哪里来的呢?从根本上讲来自于人的素质。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提高人的素质从教育学生做起,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给予学生们提高素质的空间, 才能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有以下几个(1)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格(2)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手段相结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目标,要随着班级文化开展的素质教育的模式和策略的改变而改变(3)内在素质的目标和活动的过程相结合。内在素质是无法评断的,因为每个人对待每个事物的看法不一样,大家没有固定一致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等,它不是考核成绩,更不是标准答案,因此内在素质不能因为活动的结果而评断一个人。本着重在参与,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但是对于每个教育者而言要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
三、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的模式与策略
3.1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需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班级文化中不断地发展,在当今校园班级文化开展的素质教育的模式换个策略仍然存在着不足,例如虽然在校园内处处可见张贴的节约粮食和时间的条幅,但是垃圾桶面前是未吃完的面包袋子,饮料瓶子,这里没有体现学生们节约粮食,也没看到学生们注意公共卫生,爱护环境;走廊的墙壁上处处挂着文明用语,切勿打骂追逐,但是下课后每个班里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出言不逊,或者用不健康的游戏方式嬉戏耍闹,过分的打恼怒了的在放学后竟然会报仇,组团打架闹事!还有许多学生则是在班里睡大觉,这么短暂的课间时间,没用来放松自己反而睡觉,若是在战场上用这种疲劳战,迟早会败战,还如何谈拿起笔杆子应对激烈的考试呢;校园守则里面警戒学生不要早恋,可是每当升国旗,校长总会点出一些名单,通报并警告一些学生出现了男女暧昧关系,经学校考察已经劝其停课,严重的通知家长,在家长面前教训孩子之后,再教训家长,这样的做法毁了不知多少孩子,让早恋的孩子对家长和老师产生厌恶,难道班级文化开展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得到这种效果吗?不!我们要退出新的策略和模式。
3.2外部即社会对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与策略的推动
班级文化开展的素质教育不全在于班级的模式和策略,它需要社会,需要家庭,需要学校共同努力。外部即对于社会,首先是国家,国家除了出台更先进的制度,还需要监督和鼓励地方政府,然后是政府地方政府需要贯彻落实国家给予的责任和权力,将政策落实在教育部门,还可以利用公益的力量去宣传和支持校园素质教育,例如政府可在公交车站或者公交车上张贴素质教育的语言或漫画,在车上的座椅上挂上素质教育的杂志刊物,尤其在特殊的节日如雷锋纪念日,可组织雷锋团队支援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人们真正的被雷锋影响,让这个城市可爱起来,让流动的人群看到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政府在为校园的素质教育出力;影响大众观念的还有就是媒体,媒体多采访教育专家,采访教育成功的校长和教师,让媒体的观众都看到榜样并引来学习,电视广告多些公益性的,少些商业性的,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电视台在这里起着关键作用,如河南电视台,植树节的时候多些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广告,教师节的时候介绍些优秀教师典范等,让电视充满绿色、爱心和素质教育的光环,从教育公民开始慢慢渗透渐渐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
3.3内部对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新策略和模式的推动
(1)对于学校而言,学校须落实政府下发的指令,满足社会公众对素质教育的的深切期盼。学校可组织演讲,组织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电影课程,可组织学生志愿参与社会献爱心活动,如敬老爱幼活动为老人送上一份温暖、学雷锋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敬爱师长为教师送一杯热水、孝敬父母为父母洗脚等活动。抓紧对各班班主任的素质教育,培养班主任素质教育的意识,定期开会要求班主任反馈班级文化开展的素质教育情况以及具体案例,开办班主任交流会,鼓励班主任互相学习。班主任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的主导者,班主任除了积极配合学校外,要定期做家访,可利用电子文件、电话、飞信、建立家长微信群等与家长保持近距离接触。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教师须以人为本、一视同仁的进行素质教育,若是班里出现早恋现象,不可责怪,从心理角度去说服学生,必要时联合家长,但必须事前说服家长不可扰乱孩子的情绪。(2)对于家庭而言,班级文化开展的素质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若是家长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配合教师们的教育策略,会使得学生在生活中产生心理负担,学生心理素质较低,因此家长需要跟学校和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3)学生们要认识到书不能死读,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个人情操才是做人的根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配合家长配合教师,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逐渐被社会淘汰,素质教育的步伐越来越急促,但是不可大跃进不可数字化,需要班级文化为舟,家长、教师、学校、政府、媒体等作为水,新的模式和策略为导航,将素质教育进行的有条不紊。
探索班级文化开展素质教育新模式与策略
时间:20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