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会的及时召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能力,从教育的意义上讲可使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加强班集体建设。它更是一条密切师生关系的纽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班级管理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班会;班级管理;有效形式
我们提出教书育人,所谓教书,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智能;而育人所包含的内容就多一些,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以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最终使学生德才兼备。很多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对待班级管理已经很尽心尽责了,但是为什么还是管理不好班级呢?其实管理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看你做不做,更关键的是看你做得怎么样。放在管理上,就是有效管理和无效管理。我认为除了课堂上、还有个别谈话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召开班会。只有在班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谈想法、谈感受,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班会对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的作用
召开班会要有目的性。由于学生头脑中班风、学风的概念不强。那么就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班风、什么是学风。如,我所教的班级有几名学生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多数学生在早自习课上才写作业。针对这种情况召开班会,主题定为:“作业离我有多远。”会上我先点明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它,然后再表扬一些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把他们的作业进行展示,并谈谈写作业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不写作业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班会后,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同学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不但如此,当同学在其他方面遇到困难时,大家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班级已基本形成。
二、班会对让学生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
因为学生年龄不大,在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不仅如此,还会因不如意的事乱发脾气。一个班级30多个“小皇帝”聚在一起,想象一下:有谁会为别人着想、有谁会让着别人。许多孩子有着只为自己着想、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别人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结合这样的实际情况召开主题班会:“我和你是朋友”。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朋友?朋友间该如何相处?使他们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有担当、有爱心。及时召开的班会不但起到了促进班级团结的作用,而且使班级产生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班会对让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自豪感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教育最好的时机是利用运动会,让学生知道:在运动会期间之所以遵守大会纪律、严格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班级的这个整体;在所有的比赛项目中,获奖的同学既是个人的荣誉,也是班级的荣誉。让学生明白了自己也是集体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班级做好这一切。这样,再遇到集体参与的事情就会相互提醒、相互鼓励,形成了集体主义观念。
四、班会对促动学生争做班级主人翁的作用
一次好的班会,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为他们的健康注入营养。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能力也会相对增强了,班级里的一些小事也会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解决了。班级里好人好事多了,遇到困难无助的少了;团结友爱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脏活累活抢着干的多了,站在一边看的少了。总而言之,他们会以一个主人翁的身份出现在班级,管理着班级。
每次班会只要目的明确,加上采用丰富多彩的班会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所谓的班会并不是教师一味说教,批评什么或表扬什么,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难题,同时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感情,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班会的及时召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能力,从教育的意义上讲可使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加强班集体建设。它更是一条密切师生关系的纽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班级管理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