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以班级为基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正在全国各地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新课程的改革旨在让学生乐于探究、学会合作、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几年的班级管理改革实践,我们发现创设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班级管理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民主治班,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追求艺术性、科学性。
一、创设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每个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实行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形势下,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的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在“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的前提下,创设一个人文的班级环境,是新时期、新课标思想指导下所有学生所向往的。
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班主任以关心学生生活、教会学生自理为出发点,用诚挚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在和谐的交流中,被管理者学生和管理者班主任就能产生感情的共鸣、心灵的默契。具有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能使每个同学无形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集体——甘于奉献、对师长——热爱尊重、对同学——团结互助、做作业——认认真真、做人——堂堂正正的优良班风。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在师生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级管理的人文韵味。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是管理本身最鲜明的体现。在班级管理中,要逐步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具有体现在:⑴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⑵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都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都是制度的执行者。每位学生都有主人翁意识,都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权利与义务。⑶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善于表扬,巧妙批评,培养自信心
正确的表扬和巧妙的批评能给学生奋发向上巨大的动力。管理者要善于表扬,把其当成一种策略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表扬不能失度,不能失时,不能失准;表扬同样要慎重,方法不能失当,以免引起学生不安或者造成心理负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利用表扬的场所和时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表扬有多种形式,如口头、书面、物质、精神等等,具体使用哪种形式,要因人因事而异。同时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巧妙地批评。对待厌学淘气等“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其“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恰当地对其不良言行进行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确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这是保证学生个性张扬的前提。在主题班会上要鼓励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让学生树立标新立异、求异求新的意识,敢于去探究,勇于去实践。
针对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开展《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男性更需关怀还是女性更需关怀》、《中学生是否应该结交异性朋友》等辩论赛;针对某些同学的文艺特长,可开展小品表演、英文歌曲演唱、诗歌朗诵等形式的班会;针对学生当中的浪费现象,可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主题班会……用身边鲜活的例子,对学生现身说法,就容易取得很强的实效性。
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策略
时间:20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