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班级管理中学生个性得到良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时间:2016/4/20

教师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和独特性,在班级管理中要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共同性与个别性的关系,不要用统一模式塑造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把个别化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地协调起来,使学生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要有目标

  目标是班集体成员的共同期望和追求,是班集体工作的出发点、评价标尺和班集体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期望的综合反映和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如下几点。
  1.根据每学年、每学期的特点提出阶段性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目标要具有层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经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达到一个目标后再制定高层次的目标。
  3.制定最佳难度和高度的目标,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奋力跳跃,从而既摘到了桃子,也增长了才干,培养了摘取桃子的能力。灵芝长在悬崖上,鼓励同学们通过攀援、使用梯子等各种有效的办法,采到灵芝,这样不仅得到灵芝,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但是目标太低或太高,都不现实。试想:如果桂花只在月球上,那就只能望花兴叹、憧憬吴刚捧出桂花酒的梦幻美景,谁还考虑去折桂花;如果桃子满地,俯拾即是,也会索然无味。
  4.班级管理要有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个体目标反映了每个学生不同的需要、兴趣和成才目标。班主任要把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协调起来,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集体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制定、调节和修正个人目标,并为学生创造达到个人目标的机会和条件,发扬个体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素质全面,个性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

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具备“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进行宏观管理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要相信学生能够自主管理。
  1.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民主选举出热爱班级管理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委会成员,鼓励班干部带动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2.让学生放手大胆地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班主任要不断地实引导、示范,让学生从机械模仿到自主创新,促进学生对班级管理观念的改变更新,同时培养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能力。做到:放中有防,疏中有禁,导中有堵。
  3.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班级管理制度改变后,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管理主要实施宏观管理,通过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力,让班干部和全体学生进入到班级工作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不论是制定计划、执行决议,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让学生参与。
  4.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方案和措施,提高管理效率;接受学生监督,有错就改,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使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个别交流、谈心,以便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品质、独立性意识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学校教育也就要围绕这一社会需求而展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仅从学习成绩出发,而是要善待学生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和闪光点,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展示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1.在实践活动中,奠定个性发展的基础。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适当地外出参观,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熟悉国情、了解社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参与,使之对其生存的环境有一个全面、具体、鲜明的认识,为将来适应社会、造福社会奠定基础。
  2.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促进个性有特色的发展。因为活动课的参与性,将促进学生交往,增强交流;活动课的群体效应,将促进学生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活动课的多样性,将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变得更为自信;活动课的竞争性,将增加学生面对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活动课的灵活性,将有利于教师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展示了学生特长,也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方便了班主任的及时引导和解决,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在良好文化氛围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一代人杰,这说明环境、氛围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不同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比如:校园内到处都悬挂名人画像、伟人语录、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作品等,时刻启迪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境,陶冶学生个性发展的情操。
  4.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这种评价中学生的地位类似于“被告”,老师的身份好像“判官”,学生处在被动位置,同时评价标准片面化,表现为:只重知识,轻能力;只重理论,轻实践;只重分数,轻应用;只重智力,轻情感;只重结果,轻过程;只重得“鱼”,不重得“渔”。使学生的智能发展和个性发展都受到极大影响。
  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评价理念:①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②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③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层次化。④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三维评价理念。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分享成功的乐趣,检查、纠正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优化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