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六个“一”,让校本教研“活”起来

时间:2016/4/21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是学校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和建设的重要渠道。而今的校本教研,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参与热情不高,活动开始签个到,发言完毕即完成任务;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研讨多是无主题漫谈,不深入;3、教研活动形式单一,长年累月将听评课进行到底,气氛沉闷。那么,该如何让校本教研活起来?

一、制定一套完善的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是活动开展的有效保障。为了让教研组活动顺利开展起来,保证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数量,确保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质量,学校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如《校本教研公开课、公开课评议制度》《校本教研集备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生成制度》《校本教研评估制度》等,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明确要求,严格实施。让制度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保驾护航。

二、树立一种正确的教研观念

在平时的教研组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是干脆不讲,或者三言两语草草结束,主要原因是不知讲什么,其次是怕得罪人;有的是滔滔不绝,一二三四五,全是“赞美诗”,对问题一概避而不谈。久而久之,校本教研中如形同虚设。因此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研观念,严肃指出这种现象的危害性,鼓励大家既要真诚唱好“赞美诗”,又要实事求是“挑骨头”,让教师在活动中强烈意识,评课是“对课不对人”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让评课回归自然。

三、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研氛围哪里来?需要每个教师在教研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需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课标,阅读教育专著,积累理论水平,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强大的支持,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充满个性。有了这种积累,在校本教研中,就可以充分表达观点,浓厚的教研氛围就一定会形成,“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从而让老师逐渐产生研究的乐趣,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就可以达到研有所思,研有所获、研有所乐的理想境界。

四、探寻一个新颖的教研形式

长期的单调乏一的教研形式是无法让教师产生浓厚、持久的研究兴趣。在开展教研活动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教研形式,让老师诸多新奇的教研组活动策划中保持兴奋和乐趣。针对教师教学理论缺乏的事实,在集备时可以集中安排理论学习,主讲人精心收集名家、专家的文章,提供老师学习;活动中,也可以精心安排名家的教学录像观摩,让老师学习模仿;为了让新教师迅速成长,可以推行了“一课多轮”的教研活动;针对较成熟的老师,大力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另外,有计划的在各教研组中举行教师专业化成长系列活动,如教师教材分析比赛,片段教学比赛,教学叙事比赛等,让老师在各类校级业务竞赛中不断得到磨练,得到成长,也是深受教师欢迎。

五、研讨一个合适的教研课题

教研活动如果没有围绕课题展开,就极易出现无主题漫谈现象。研讨看似热闹非凡,实则虚度光阴,不免让人感到可惜。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重视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问题即课题,不定时召开“问题“招标会。让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及时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形成共性的问题,然后制定学校的研究课题。由于课题来源教师的教学实际,研讨过程中,目标更集中、研讨更深入,不定期的成果产生促使教师研究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六、搭建一个便捷的教研平台

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离不开有效、便捷的平台,让他们融入,深入其中,就会潜移默化得到提升,或拓展视野、或更新理念。可以在网站上成立“读书俱乐部”,引导中青年教师加入,不间断推荐好书,鼓励教师阅读和写作;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观摩研讨;积极争取教师参加不同级别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在教研组内集全组教师智慧,共同备课,共同研究,在磨课的过程中,全体教师一起收获,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