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情感,我们往往会想到人与人在交往中产生的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将情感强化,融洽师生关系,将这一情感融合到物理学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就会对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强化情感教学的基石
“爱屋及乌”学生喜欢某科任老师,也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课堂上就是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该科的成绩自然就会达到理想目标。所以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石。
教师要有浓烈物理情感,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才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教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必然会对学生有灼热的爱,师生互动,尊重支持,充分珍惜和依托这种内应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
物理课堂中,学生认知性学习与交流(即智力因素)和情感性学习与交流(即非智力因素)是同时进行的,也是是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把这两个因素结合得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我从不歧视差生也从不批评学生,哪怕他上课时思想开了小差。我总是适当提醒,并以请他回答问题的方法使他的思想回到课堂上来,学生的哪怕是一小点成绩我总是看在心里,并找适当的时机加以表扬。在课堂上我总是大面积的抽学生回答问题或上黑板演算习题,使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老师很重视他们,从而使他们在物理学习上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我发现经常被抽到的同学哪怕开始成绩并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进步肯定是最快的。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是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不过分地对学生进行责备,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能体会到我对他们的真爱和亲近感,清除学生对我的恐慌心理。学生觉得被老师重视了,他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了。当然进步就指日可待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这就是情感教育的结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强化情感教学的导火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而“会学”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兴趣培养,激发中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
兴趣从何而来,从情境中来,从情感中来。我们的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和好胜等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例如,在讲解“物体的颜色”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白天我们看到花是红色的而叶子是绿色的呢?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引起思考——平时那么熟悉的现象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让学生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教师要尽量以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具有极大的帮助。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强化情感教学的能源。
发挥教师教学魅力,增强学生乐学的体验。教师个人的语言艺术和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表现出来的教学魅力,更使学生信服老师、热爱老师、崇拜老师。课堂上教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轶闻趣事,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述,就有益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才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如在《家庭安全用电》一节教学时,教材说不大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电压。有的同学提出了疑问:麻雀在高压电线上为什么不发生触电事故?对此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不慌不忙的站到干燥的课桌上,一手抓住火线,一边和学生说话,这一举措让学生大吃一惊。接着我又让部分胆子较大的学生作同样的尝试。这时学生兴趣培增。于是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中寻找答案。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解释在高压电线上进行带电作业的原理。结果学生不仅顺利地理解了知识,还使这一物理现象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另外,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数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的现象,得出规律,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调动学习和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性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励情感,是强化情感教学的检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学习中多次失败、屡遭挫折会挫伤学习积极性,产生兴趣低落的情绪。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在《比热的测定》一节教学时,我利用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测定比热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温度比较高的铅块放入盛有水的不锈钢杯中后发生的现象,并让学生分析思考铅块减小的热量到哪里去了?有什么办法测出铅块减少的热量?能过思考,让学生建立起热平衡方程Q放=Q水吸+Q筒吸+Q损,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如何来减小Q筒吸和Q损。经过讨论,学生想到Q筒吸=cm△t, ,在△t一定的情况下,要Q筒吸和Q损,则需cm的乘积最小,因此要选取质量小,比热小的材料;要Q损,有的同学提出在筒上加盖,还有的同学提出将筒和空气隔绝,对此我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并趁机让学生来设计量热器,结果学生七嘴八舌的提出了许多方案;接着我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量热器,先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当学生们看到量热器的构造与自己的设想非常相似时,个个非常兴奋,紧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通过计算得出铅的比热。由于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测定比热的方法,而且情绪高涨,身心愉悦。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物理的内在情感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持久甚至影响一生的物理兴趣,应当千方百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情结,潜移默化,循循善诱,达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发展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信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