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

时间:2016/5/10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太过深厚和沉重,应试教育的模式由来已久,积重难返,而且教师大多也是在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模式下塑造出来的,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得十分顺手,已成惯性,很多教师在观念上缺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又找不到有效改革传统模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致使构建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呼吁喊了多年,仍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敢逾越应试教育模式的雷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犹如蜗牛爬行沉重而迟缓,难以真正全面展开,取得教改实效。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由于课堂教学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外部推动力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可能性。可以肯定地说,不管你在主观上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变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步伐也越来越迅捷地向你走来。
  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教师要主动了解、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努力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势。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才情学识、个性气质、教学风格,有效地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改革思想、方法、手段,恰当地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脱离自己的教情和学情,盲目地生搬硬套他人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结果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迷失了自我,这也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我认为,与其花大力气整治班级,尤其是对于职专班,不如变换一下方式,顺从学生的心愿,满足其心理需求,试着用一下“激励教育”。
  一、激励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
  激励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技巧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一)激励、需要与发展的关系
  激励,是激发鼓励之意。激励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而所谓的动机就是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一定目标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不仅是多类型的,而且是多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又会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我们现在的人类就是由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生理、安全基本生存需要激励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几千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激励理论推动下,不断努力发展科学,探索进步、成功之路。可以说:没有需要就没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发展。
  (二)激励效应与人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人的心理需求是接受外界激励的内因。在现实中,影响人的工作行为表现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激励却是决定人的工作行为表现的首要因素,它可以强化人的动机,改变人的行为,使之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假如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孤岛上,那么他的第一需要是抵抗饥饿,在饥饿感的驱使下,他可能会作出常人想象不到事情,这就是“激励效应”。
  对于中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意识,有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对与错,他们都希望别人能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并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作为一名教师,只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给予学生激发和鼓励,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动力,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最高的效率。否则,势必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自然就难以取得感情共鸣,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
  二、班级与激励教育
  在学生中应用激励教育的管理方式正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不仅要学会激励教育,而且还要懂得由激励效应会引起连锁反应,引起集体内部的自我激励、相互激励,以致形成良性循环,提高班级生活环境的质量。
  一个人一生中能否有所成就,学生时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班级生活环境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班级生活环境的质量是指班级中所有的人根据课程安排计划在进行学习、生活等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班级气氛,即班风。班级生活环境质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条件的机遇程度。
  总之,对职教学生的教育来说,教师合理运用激励教育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的心态等。作为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合格接班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