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形成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得到发展的良好氛围,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使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抓基础,在真心“选人”上下工夫
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因此,“选人”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了解每个学生曾经担任职务的情况,以及同学、老师评价如何等,这样选拔时方向就比较准确。那么如何掌握第一手资料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课间交流、周记、填写个人简历等形式让学生将情况进行反馈。以此作为班主任选拔班干部的基本参考和依据。同时,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通过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初选,再由教师权衡,先民主后集中。为了使学生的选举结果更具代表性,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全班同学投票推荐,然后按所得票数的多少进行排列,前5位的同学当选,最后再根据所选班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组合。这样的班干部容易得到学生们的信任和拥护,在同学中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容易掌握工作中的主动权,从而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抓培养,在精心“育苗”上动心思
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主要在于平时的教育和培养。首先要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就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要达到这个标准,班主任就应组织班干部学习各类行为规范和班级公约,让他们能够自觉用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公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长久的威信。其次,要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对低年级的学生,要使其尽快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班干部 ,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平时开展班级活动和日常管理时交任务、压担子、传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为全班服务,为班主任当好助手。再次,要引入竞争机制。创建一个优化的竞争制度,摒弃“终身制”带来的被动局面,让每个同学都感觉到有希望成为班干部,同时,让每一个班干部都有危机感,使他们明白,如果不努力就可能被其他同学顶替,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全班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抓核心,在形成“拳头”上使实劲
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规定,充分发挥班委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形成各司其职的习惯。要在召开班委会时进一步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使每个班干部在搞好个人学习的同时,明确自身职责,如班长主管全班工作,学习委员主管全班学习情况及与教师沟通,生活委员主管卫生,文艺委员主管文艺活动、板报,体育委员主管两操、运动会等,通过具体的管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增强班干部管理的信心。二是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初始年级的学生往往自控能力差,尤其在上自习课的时候,容易说笑、打闹,影响他人学习。这些事如果都由班长管,就会使违反纪律的同学觉得班长是他们共同的“敌人”,矛头就会指向班长一个人,班长开展工作就会有阻力,时间一长就容易失去威信。此时,其他班干部在看到这种不良现象后,应该主动和班长站在一起,配合班长纠正违反纪律同学的行为,形成一种人人有责、相互牵制、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逐步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当好“参谋”。班主任要听取多方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尽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开展各项工作时,班主任的个别指导非常重要。当他们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或差错时,班主任要主动了解情况,及时疏导,而不能埋怨、指责学生。如果班干部犯错时,也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再比如,一些班干部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不是想办法自己解决而是经常给班主任汇报,这时,班主任一方面要给予正确指导,另一方面要及时告诉他们,如果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工作不会有大的长进,也当不了好的助手,要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再与其他班干部协商,如果仍然解决不了,再告诉班主任共同解决。同时,班主任要善于同班干部谈心、交流,和学生交朋友,乐意为学生解疑释惑,使他们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大胆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
培养班干部管理能力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