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坚,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级管理要依靠班主任,更要依靠良好的班集体。通过集体来教育集体当中的每一位成员,是班级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
班主任应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二、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班集体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集体奋斗目标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学习、纪律、劳动、体育),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如月、学期、学年)。
班集体奋斗目标的提出应尽可能来自学生并且是他们可以达到的,以让学生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老师的命令”。共同的奋斗目标一旦确立,就有了维系全班师生为之努力的共同纽带,这有助于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形成,促使班集体不断前进。可以这样说,班集体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的过程。
三、制定完善而切实可行的班规,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应当是“法治者”,而非“人治者”。就班规而言,班规可由学生自己制定并由学生自己执法。由学生讨论,并最终通过的“班级法典”一旦正式生效,就成了“班级法律”,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必须全力保证其严格执行。面对班规,人人有权利,同时人人都没有特权。通过班规,使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成为管理者,同时又都是被管理者,班级管理也就从“人治”走向了“法治”。班级“法治”管理不但能使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启蒙和熏陶。
四、创造健康的班级集体舆论,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健康的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主导地位的、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遏制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意见和言论。健康的集体舆论是班集体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良好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每一个学生的言行,对于学生一些小的偏差能自动产生纠偏作用。班主任应关注并善于引导班级集体舆论,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感受到自己与集体不可分割的联系。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一个班级如果除了上课就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以使班级成员始终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要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从而极大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应当带头组织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中去,并且要想方设法让全班学生参与。班主任应明确的是,结果有时并不重要,活动的准备过程、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凝聚全班成员的过程。在集体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体验越深,集体归属感就越强;集体归属感越强,集体凝聚力也就越强大。
六、努力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
班主任应引导家长不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班主任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状况,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共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班级管理的方法与艺术
时间:201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