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化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16/5/16
教育观念调整是柔性化管理的关键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学生自身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如果要让柔性化管理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班主任不应是凌驾于班集体之上的“家长”,而应是一个具有民主意识的“引路人”。例如,当班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即使班主任能轻松圆满地解决此事,但也应尽量不亲自处理,而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样,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也体现了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进行宏观调控,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班主任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快乐与忧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要客观公正、一视同仁,积极建立平等、互助、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不要只看学生成绩的优劣,而要多欣赏学生多方面的闪光点,帮其扬长避短,最终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柔性化管理的基础
建立柔性化管理的氛围,除了班主任教育观念的转变外,班干部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只有在他们的工作下,班级目标、班级规范才能得到落实。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前景教育理论”认为,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美好前景。所以新班集体成立后,班主任要组织全体同学认真制订各项长期目标。在这个前提下,根据班级不同时期的实际制订每学年的中期目标和每学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永远有目标,让全班同学永远从一个目标向着另一个目标不断前进,增强他们的自主自律意识,为班级各期目标的实现努力。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在贯彻落实班级规范、实现班级目标中起着巨大作用,在班干部的任用上,首先要彻底改变由班主任直接任命的做法,采用“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动员学生大胆自荐,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得到锻炼的机会。其次,要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每隔一段时间,让全班同学对班委会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进行民主评议。每一学年结束时,让学生代表对本届班委会的工作成绩、缺点进行全方位总结,并讨论下一个中期目标,进行下届竞选。
柔性化管理必须依赖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才能得以实现,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应从增强学生是非观念、提高学生自我辨别能力入手。为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据,制定一整套大到纪律卫生、小到日常行为规范的班规。只要班级有了具体明确、公正可行的班级制度,学生才能明辨是非,班级管理才能有条不紊。
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柔性化管理的延续
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课本知识的掌握,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讽刺多、鼓励少,长此以往,家庭的温暖、和谐会被打破。如果学生在学校生活在民主化的氛围中,回家后却生活在家长的高压下,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有合力可言吗?因此班主任应和家长多沟通,建议他们多学习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营造民主的家庭环境,多和孩子交谈、沟通,耐心听取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苦恼和想法,孩子有了成绩要适时表扬。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才能有努力上进的信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的民主化环境是孩子良好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民主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