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功者抓住细节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班级无小事,事事皆皆细化”,作为班主任只有把细小的事做好,才能成就学生的优秀品格,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以下我就班级精细化管理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
1、班主任和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学校管理是校长带领下的校委会,它在管理上指明了方向,在细节上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各个班级要引导学生依据学校制度,把“精神”做“细”,以“细”求“精”。学校制度要宣扬一种校园文化,培养一种校园精神,因此教师要在一日常规管理中做好示范,亲自指导。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许多事情很想去做,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如个人卫生,教师要告诉学生早晚刷牙,衣被晾晒,生活用品放在通风区,卫生工具摆放整齐等。
2、班干部在精细化管理中的执行和维护作用。班级管理离不开各项制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更要靠更细化的制度,这些制度最终还班干部来落实。班干部是班主任精心培养的得力助手,是全班学生推出的“偶像”,是成绩好,思想好,组织力强的学生。精细化管理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应该让他们参与到制定和执行制度中来,提高主动参入和执行的积极性,并根据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提出管理漏洞和细化要求,让班委会带领全班学生遵守学校制度,使校园因精细化而和谐。
3、让学生成为精细化管理的收益者。学生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主体,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入到学校的活动中,拓展学生自我管理的渠道。如早晨起床整理好生活用品,坚持锻炼身体,三餐珍惜粮食,爱惜公共财产,按时完成作业等。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长期坚持,达到“不管自理”的目的,形成一种潜意识,形成一种将各个环节严格珍惜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精细管理的几种做法
(一)精细化的重点是“细”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许多事情都是由细节组成,把细小的事做好,就是做不平凡事,不简单事,大事也就容易完成了。
1、从细处入手,制定班级公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制定班级公约有利于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向上的班级环境。公约要对学生一整天中、纪律、卫生、思想表现、学习等各个细节都作出明确规定。老师和班干部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明白卡”和“行为规范明白卡”,放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每周利用班会让学生对照班级公约进行自评和互评,公布评议结果。月底将“成长记录袋”带回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带回学校,以便老师和家长配合教育学生。通过公约的制定,孩子知道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2、从细处入手,实施情感教育,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需要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所以一个班级除了有严格的班级公约外,还要有情感教育,它就像班级公约的“调节剂”,使公约和情感和谐统一。如:我班有个叫王成的学生活泼开朗,与老师、同学相处和睦。可每到周末,他就情绪低落,坐在教室里发呆。他说,他不想回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孤单寂寞。我边开导他边帮他收拾书包:“越是这样,越要回家看奶奶,承担起照顾家的小男子汉责任。”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像这样的学生占四分之一。他们在校有老师的关爱,同学的照顾,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每到周末父母之爱是别人无法给予的,他们回家后,没有父母熟悉的声音,没有倾诉的对象,他们很失落、寂寞,以致不愿回家。我就主动与家长联系,开通了亲情电话,让家长每周必须给孩子打两次电话,周末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此这些学生开心、快乐,成绩也有了进步。
(二)精细化的突破点是“小”
1、起点小。精细化管理不需讲一堆大道理,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小事、琐碎事做好了再讲道理,或许不讲学生就明白了。
2、动静小。精细化说到底是把简单事做好,把平凡事做精,不能故意造势,搞形式主义,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三)精细化的亮点是“精”
我们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素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的品格。这就要求我们把要做的事做“精”,让它成为一种班级文化,让师生通过制度、环境、人文等感受到精细化的存在。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性化管理,具有个性化才是班级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才是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把管理做“精”才能找到个性化的突破口,起到“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双赢局面。
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态度
班级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在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要扎扎实实开展。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态度,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成为个性,这种个性终将决定学生的命运。从每个细节入手,把每个小事做“细”、“精”,才能引领孩子们走上智慧人生,为社会奉献精品。
浅谈班级精细化管理
时间:201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