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环境。构建和谐班集体,让学生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既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又使班级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并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和谐班集体的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时代赐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我认为应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和谐发展:
1、和谐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尊互助、齐心协力的人际关系是班级气氛和谐,班集体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班集体的重要标志。
2、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也就是教育的主客体之间能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构建和谐班集体,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
3、和谐的家校关系。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并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为构建和谐班集体奠定基础。
那么,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呢?笔者认为,创建和谐的班集体应该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即五个“化”。
一、班级管理制度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班级管理也如此,必须要把班级管理的要求制度化,走上“法治”的轨道。这样既能够以清晰的要求约束学生遵守秩序,保证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规范运作,又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同时也是教师能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手段。
在新学期伊始,我让大家在共同学习有关教育管理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提出自己构想中的班集体及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定适合班级需要的班规,群策群力,并最终达成共识,制订出《班级班规》,包括纪律制度、学习制度、卫生包干制度、值日班长责任制、班委会成员责任制、集体活动制度等。例如值日班长责任制规定:每天设一名值日班长,全班同学按学号轮流当。值日班长的职责有:①负责记载当天出勤情况;②处理当天班级偶发事件;③检查教室内外卫生;④维持班级自习时的纪律,⑤组织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等。为了整个集体的利益,大家都愿以此来约束自己,认真遵守。一旦违反了班规,也能心悦诚服的接受班规的处罚。这样就使文明、和谐班集体的形成有了制度的保证。
二、班级决策民主化
班级是由任课教师和许多学生组成的一个集体,这个集体的和谐不仅仅只靠教师的努力,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因此作为班级主要管理者的班主任要做到:
首先要树立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相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合作下,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其次,班主任要做到班级决策民主化,班级的一切要与学生商量,采取商量、对话和集体表决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决策,通过民主手段,逐步形成符合班级实际、满足学生需要的班规班法以及各项活动开展的方案。这样既可以避免班主任决策的失误,也可以避免学生因认识、情感的不稳定、不持久、不正确而导致的行为偏差,从而保证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师生关系平等化
学校是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轴构成的社会集体。前苏联教育家契尔卓娃说:“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从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在教师。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把师德修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过分注重师道尊严,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为友。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关心爱护学生,不论在工作上、生活上是顺利,还是挫折,都始终要一如既往地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凡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心声,以宽厚平和的心态关注学生的成长,并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真情、真心和真爱,换取学生的真知、乐学,让学生看到光明和希望。这样班集体也就充满光明和希望。
四、班级集体活动多样化
班主任要组织开展一些有利于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健康和谐的竞争意识与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使班级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活动,以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形成。在组织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时,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有明确的活动的目的。要开展一项班级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但总体上要围绕和谐班集体建设的目的,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活动方案可以由学生讨论得出,也可以由老师提出,通常针对班级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而定。
2、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既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也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只有通过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可以才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也只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要及时分析总结活动的教育成效。活动开展结束后,要在一定时间内分析总结活动的教育成效,提炼出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以达到进一步教育的目的。
五、家校联系经常化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的班主任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一切有效的途径,经常性地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做到家校联系经常化。通过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在家的表现,并能与家长一起共同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希望家长能以身作则等。只有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从而在管理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形成。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辛勤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班级。只要班主任能以这“五化”原则去营造和构建自己的班集体,一个个和谐优秀的班集体就会不断的成长,和谐之光就会洒满整个校园。
用“五化”原则构建和谐班集体
时间:20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