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管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班主任要“恩威并用”。班主任对学生既要有慈母般的“恩”,又要有严父般的“威”。既要给学生以“小恩小惠”, 又要有威信,有威严。
所谓“恩”,就是说班主任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靠山,让学生有话愿意对你说,有事愿意找你帮,你也要主动地给学生以“小恩小惠”,如个别谈话,在公开或私下场合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褒贬,使其有受“宠”之感,这样,学生就会增加对你的亲近感。另外,就是要照料好学生的生活,天冷了要问寒问暖,生病了要倍加照顾,要有“恩”于他,使其“知恩图报”,这样,你的话他就会乐意听。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做出“爱的奉献”,才能得到爱的回报。我班有一个同学叫顾玲玲,由于家庭原因,学习不安心,脾气古怪,经常违反班级纪律,几次缀学在家,我得知情况后,三次上门做工作,在生活上,学习上,特别是在经济上给予很大帮助,使她重新回到课堂,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已上升到班级前列。这件事使我深有感触:你只有成为他的“恩人”,他才不会成为你的“敌人”,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所谓“威”就是你在学生中要有威信,有威严,学生对你有一种敬畏感。这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班集体才能有战斗力。当然,这种“威”不是靠吓人而来的,而是靠班主任的品德和公正无私而来的,对学生批评要抓典型,抓苗头,起到批评一个,教育一大片的效果。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学生认识到错误之所在,认识到批评是为他好,不是和他过不去,这样才不致产生抵触情绪。
总之,我认为“恩”“威”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恩”而没有“威”就不易形成严明的纪律,只有让学生既爱你又怕你,才有利于班级体的建设,做到活而不乱;如果只有“威”而没有“恩”,就会使学生对你“敬而远之”,不能产生心理共融的效应。同时,这个“威”也只有建立在“恩”的基础上,才能“威”得起来,否则的话,你越“威”学生对你的敌对情绪就越大,这是教育的大敌。
班级管理中除了要经常采用这种最基本的管理方法,我们还要学会创新。现在的中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乐于参加各种活动,时时处处都在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开放的中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勿庸讳言,个别学生还存在养尊处优,自私任性,染上偏激、执拗等恶习。面对这些新时期的学生,就迫使我们老师要有用一些新方法、新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创新能力呢?这里我想借用三句古诗来说明创新能力形成的三个阶段。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准备阶段。意思是班主任要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积极搜集教育信息,积累知识和经验,调查分析教育现状和社会情况,做好创新的准备工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酝酿阶段。对准备好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加工,研究其本质特点,创造出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这个酝酿过程,也就是教育新思想,新方法的孕育时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的豁朗阶段。经过酝酿,一种新思想,新方法,往往会顿时悟出来,犹如黑暗中火花一闪即逝,班主任在及时抓住这稍闪即逝的思想火花,并及时强化,这就是创新的成果,这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乐境地。
这里我举三个例子:
例1:前一时期,学生“减负”声很高,导致班级学风不浓,浪费时间现象严重。如何才能把学生的心思收回来呢?如果用简单的说教,效果肯定不理想。最后我想了一个法子。在周末的班会课上,我请每个同学把各自口袋中的钱掏出来,放在桌子上,而后把所有窗户打开,命令全班同学把钱全部扔出去,可是教室里的六十位同学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没有一个动手,有的脑子里打问号:老是搞什么名堂;有的眼光中充满疑惑,仍外去给谁;有的窃窃私语。过了一会儿,我说:“叫大家把钱扔掉,莫说一元两元,就是一角两角也不会有谁舍得的,这多可惜!可是时间也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吗,为什么人浪费时间却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可惜呢?”仅仅几句话说得教室里的同学欢呼起来。有的微笑,有的点头,有的沉思,仿佛一下子领悟到什么似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2:这一时期,我们同学为迎接考试,学习紧张,压力大,脑袋得不到休息,怎样才能做好劳逸结合呢?我思考了许久,决定“废旧规,立新观”,准许同学们在大课间和晚自习前一段时间开辟音乐欣赏“栏目”用音乐来清洗一下疲乏,收到了好的效果。
例3:班级管理中,我还经常动用反常规管理方法,如用学生之短,之险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每科选派一个该科成绩最差生做课代表助理,把最爱玩的男(女)生放到最老实的女(男)生桌旁,结果发现,差生成绩明显上升,贪玩的学生也安心于学习,老实多了。
从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中学生的可塑性强,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诚心去和呵护,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教育方法上恩威并举,冷静地采取一些新方法,班级管理一定会上新台阶的,学生也一定会成才的。
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创新
时间: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