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管理面对的是思想活跃,富于幻想的新一代青少年学生,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此,重视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是提升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班级管理趋于完善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大的骄傲。班主任作为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联系着班级中各科教师,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同样,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执行者、教育者。与其他任课老师相比,班主任有更多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对学生了解更多,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在这样的重担面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便成了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任务。学生集体观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和谐美好的班级气氛。
一、 学生集体观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学生集体观是指学生在和所在班级的学生长期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集体意识。它是学生对班级整体发展观的深层反映,包括学生对班级的发展目标、日常管理、班级文化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认知、情感、行为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其内涵就是学生对班级管理与个人自身发展相互融合的一种态度体验,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它能满足学生各自的心理需要。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学生集体观不仅是一个班级得以成功发展的平台,更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能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集体观的基本策略
学生集体观的培养是现代班级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它涉及众多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个人因素、班级的集体因素、周围的环境因素等。在培养学生集体观的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实际、班级实际出发,以学生最终获得较强的发展为本,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抓好学生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
1、日常生活中。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之间都是兄弟姐妹的关系,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这样才能共同提高,任何人做的每一件事情代表的是整个集体,每一个人都应该维护集体的荣誉,履行为班级争光的责任。人人都应树立“班级无小事”的集体观,在班级中发生的每件事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从小事中讨论分析做人之道。一天午休时,王伟和秦旭为小事吵闹起来。了解事情真相后,我没有急于分析谁对谁错,而是给了他们一人两张作文纸,让他们把当时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告诉我他们各自对自己的处理方法。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他们还在继续写着情况说明。终于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人对自己刚才五分钟的争吵行为得出了较完善的处理结果,相互之间达成了处理协议。在以后的班级生活中,他们做得很好,如兄弟般。这种风气逐渐也影响着班级其他同学,班级的凝聚力逐渐增强。
2、学习生活中。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学生不断进取。建立学生学习互助小组便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能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互助互爱意识,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把竞争机制引进到班级管理中,一定能使班集体充满团结进取,勤奋钻研的风气。同时,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年轻气盛,永不服输是他们的特征。而适当的竞争正符合他们这一特征。我的做法是:经过课前的充分调查,全班分为十组,每五人一组,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看哪一组学生表现优秀,取得的进步大。在不断的激励作用下,全班的竞争机制日趋完善,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逐步形成。这种团结互助,共同努力的学习精神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内心,维护班集体的利益成了全班同学共同的心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为班集体争光添彩的行列中来。班级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的自主能力明显增强。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1、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作为班主任,单靠抽象的说教是不够的,更要以自己的行为来感染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榜样力量的熏陶。例如,我们班的卫生状况开学初不是太理想的,打扫时学生也很认真,但之后不能自觉地维护环境。据此,在多次强调无效的情况下,每次进入教室,看到讲台旁有不小心掉落的粉笔头,我捡起来放入粉笔盒;看到学生课桌旁有小纸屑,我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箱。不久,我渐渐发觉,班级的环境变好了,人人懂得取爱护教室公物了。
2、新型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对学生严而不厉,宽而不纵,要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公平地处理学生间的矛盾。中学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在快速发展着,自我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教师必须及时注意到这一点。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史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班主任与学生平等相处,真心交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样,学生信任老师,自然极为乐意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指点,而老师也将会因此了解学生更多的情况,据此,拟定更为详细的教学方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3、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中学生是渴望交流的,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开朗些,有的内向些;有的爱说些,有的希望通过写进行交流。针对不同的学生,班主任应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或谈话,或笔谈,适时地引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对班级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对犯了错误的同学采用适当的方式加以批评教育,力争班级中当日事当日解决。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微妙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这项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不断调整学生间的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不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朝着努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这一目标全力前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素质,增强他们的集体观,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班级管理中学生集体观的培养
时间:201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