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谈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16/5/27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是一个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潜能的过程。

人类的潜能是极为惊人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对人的大脑潜能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他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一个人能使大脑发挥一半的能力,他就能迅速学会40种语言,熟记《苏联大百科全书》的所有内容,并学完10所大学的课程。在体力方面,研究表明,人体器官和结构能够经受得起10倍于日常生活的负荷。

因此,学生的潜能是班级管理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如果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发挥其潜能,必将极大地改变班级面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班级的竞争力。可以说,建立班级的激励机制,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 班级激励机制中可供运用的方法

(一)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确立努力目标来激励学生。正确而有吸引力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斗志。运用目标激励,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要切合实际。目标的制定,不能盲目求高求大,而应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目标激励真正起作用,才能实现目标激励作用的最大化。否则,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可能起消极作用,使学生丧失信心。

2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班级的基本努力目标外,还应包括许多其它目标,如德育修养目标、各科学习任务的完成目标、身体素质提高目标等。

3要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督促检查目标,有了总目标,会让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鼓舞学生的进取心。但只有总目标,会使人感到目标遥远,如果同时制定出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就能使学生觉得目标有实现的可能,从而将目标转化为前进的压力和动力,增大了期望值。

4要把班级的总目标转化为各个小组和学生个人努力的具体目标。使目标与每个同学的责任联系起来,再加上得当的检查与奖惩手段,才能保证班级总目标的实施,才能使目标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 角色激励

角色激励实际上就是责任激励,就是让个人认识并担负起应负的责任,激发学生为其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去努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作为班主任,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重视自己的责任,从小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在利用角色激励时,应注意两点:

1交给学生以能力相当或稍大于其能力的责任。这样做会使学生认为是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体会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激发其为班级为同学做事的热情,推动他更加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2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许多时候班主任老师需要发扬民主精神,让担负不同职责的学生有一定的决定权,这样会激发学生做事的责任心。

(三) 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实际上是荣誉激励。班主任老师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的需求,这是开展班级竞赛活动的心理基础。班级可以开展各科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口语表达竞赛,手工制作比赛,以及各种体育竞赛等。通过组织这些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班级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四) 奖惩激励

在管理工作中,奖励是对学生某种行为给予肯定,而惩罚则是对某种行为的否定。恰如其分的惩罚不仅能消除消极因素,还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奖励和惩罚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两者相结合,效果更好。

运用奖惩这一激励手段,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性。一个学生某一方面表现好,取得良好成绩,或者提出了有效建议,就应及时给予肯定;相反一个学生如果表现不好,犯了错误,则应及时予以惩罚或批评,否则时过境迁,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2准确性。不论是对学生的表扬、奖励,还是批评、惩罚,班主任老师都要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力求准确。否则会招来反感;批评时捕风捉影、任意上纲,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3艺术性。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有的人爱面子,口头表扬就有作用;有的人脸皮薄,当众批评会受不了;有的人,可能不严厉批评就满不在乎……。因此,为了收到良好效果,就得讲究方式方法。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态度诚恳,语气委婉,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一切粗言滥语和不文明的管理行为。
另外,批评学生一定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把握不当,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五) 参与激励

参与激励就是在班级管理中,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把学校的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讲解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同时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当中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准确地反映给学校领导。

另外,发动学生办好班级小报是形成并体现班级特色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师生沟通、激励和管理方式。可以考虑设计以下栏目:如鼓励学生出谋献策的“智囊团”栏目;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文采的“文学天地”;报道好人好事的“爱我家园”;监督对工作不负责任同学的“仙人掌”以及球迷影迷所关心的“热门话题”、“体坛动向”等。

二、 班级管理运用激励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善于观察进而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为学生卸下思想包袱。有些学生之所以缺乏做事干劲和学习热情,主要是对学习目的缺乏正确认识,或是家庭中面临某种问题,或是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误解。对此,班主任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多一些指导与实干,少一些指责、惩罚和埋怨。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学生卫生打扫不彻底,作业马马虎虎;埋怨学生家长素质不高,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好像我们的老师有许多理由“横挑鼻子竖挑眼”。于是,埋怨、指责与惩罚成了家常便饭。殊不知,苦口并非都是良药,过多的埋怨、指责与惩罚只能在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竖起一道墙壁。

因此,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进行自查、自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地进行反省,问问自己到底给予学生多少关怀与指导,还有哪些不该出现的失误,而不应是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班主任老师要能用简洁明确的,甚至是十分动听的语言进行商讨、动员、指挥或劝导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相反,如果我们说话枯燥乏味,只知单调地重复这个不行,那个不许,若再加上令上心烦的口头语,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反倒把事情办糟。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利用幽默和幽默感来激励学生,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幽默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避免争吵;幽默会使学生更喜欢你、信任你。学生更喜欢富于幽默感的人,乐于听从这样的人的意见,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

第四,慎用惩罚。虽说惩罚是一种激励手段,在一定条件下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要记住:惩罚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决非目的,不能滥用。否则,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引起对抗情绪,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班主任老师务必记住:在能够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尽量少用或不用惩罚手段。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者应该善于利用“激励”这一杠杆,调动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班级管理,改变班风班貌,提高学习和做事效率,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