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班级人文化管理初探

时间:2016/5/30

内容摘要:班级人文化管理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通过班级人文化氛围的创设,通过学传统美德,名人、名言伴我行,系列主题班队活动,架设对话平台,评比激励等一系列人文活动的实施、探索,使班级风貌健康向上,蓬勃发展。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它初步构建了班级人文化管理的活动模式,使班级管理在新课程改革下有新的发展。

走进三公司学校五(2)班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洁白墙壁上的几棵大树,其中一棵粗壮、枝叶繁茂的是“班级树”。旁边是六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组成的 “小树林”。它们是那么茂盛,那么引人注目。树上的每一片枝叶都在充分展示着自己的生机与活力,另人精神为之一振。走进大树,你会发现大树上的每一片树叶都各不相同,每一片翠绿娇艳的叶子上都写着一个个名字。“小树林”里,每一棵小树的树干上都有写着小队名字的标示牌。这就是五(2)班师生创设的人文化管理氛围。

一、班级人文化管理探索的背景

教育是明天的的事业。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新世纪、新形势下,未来社会要求人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如:全面发展,开拓进取,善于与人合作。这些素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依赖学校的教育,这就对现在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对学生管制的多激励的少,说教的多谈心、启发的少。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

班级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主要在班级中进行。它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主要阵地。班集体建设的成败与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给每个孩子关怀、尊重、理解、期待与赏识,就是创设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管理氛围。基于此,五(2)班师生以充分挖掘人文化管理的功效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班级文化创建活动。

二、人文化氛围的创设

一个班集体必须形成独有的、可继承性发展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则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氛围来体现、物化。因此,我们重视班级布置,做到设计新颖,布局精巧,求气氛,讲韵味,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为此我不断充实教室环境的内涵,让一墙、一窗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教室充满情趣,充满新意。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了几棵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的大树和一片小树林作为管理的载体。赋予大树丰富的内涵:集合作、自律、爱心、勤学等方面内容为一体。期望学生在人文关怀下,学会求知,学会自律,学会做人。

北边的一面墙壁上,依托窗户设计了一个“凹”字形的乐园。“凹”字形的左边凸起部分是“我们的园地”。 园地里开辟了“我们的风采”,展示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优秀的手抄报等;“凹”字型的底部是我手写我心的“未来作家”栏,里面展示了学生一篇篇优秀习作;右面高凸部分是“百科知识栏”、“奥运名将风采栏”等等,各个栏目不定期地更换。创设这样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也是利用班级文化氛围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

三、人文化管理的实施与探索

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于细微处着眼,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实现知行统一,情智并进。

1、开展学传统美德系列活动

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吸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让学生创新、光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我班围绕“学习语言美,养成行为美,保持仪表美,塑造心灵美”四条主线,精选故事,安排部分晨读课,班会课,周日两小时诵读美德故事,还采用教师宣讲,学生竞赛讲等多种形式。用美德故事引导、感染学生。这样,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

2、“走进名人世界”

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名人故事,了解名人成长足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行,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指南。这些对模仿力极强的小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学习、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的良好形成及高尚化。

3、“名言伴我行”

黑板的左边开辟出50厘米左右的宽度,开辟了一个“名言伴我行”栏目。由值日生选题大家诵读。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积累名言警句以励志。如 “爱人者,人恒爱人。”等颂扬富有爱心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名言要求学生自律。这些名言让学生在熏陶渐染中提高素养。

4、开展系列主题班队活动

1)、开展“都是因为爱——爸爸妈妈,我理解您了”主题班会

班会课中通过“我也做妈妈”——让学生把六斤重的书包挂在胸前模拟十月怀胎的妈妈,讲“爸爸、妈妈的一天”来体验父母的辛苦。用谈话、讨论、反思等形式,引起学生共鸣,促使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激父母。进而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如何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讨论中学会倾听。这也是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沟通能力的体现。

2)、开展“我自信,我能行”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竞争意识。

3)、开展“你的困难,我们掂着”主题班会。通过捐款捐物,为家遇突然变故的同学,为灾区儿童献上一片爱心。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体会到“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喜悦与幸福。
……

5、开展系列手抄报比赛活动

开展以小队为单位的手抄报比赛活动。分别以科学、卫生、安全、尊师、敬老等为内容进行手抄报比赛。在手抄报完成的过程中,大家分工合作,同心同力,一个目标,一股干劲。那富有创意的设计,新颖大胆的排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促进了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合作意识,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6、架设对话平台

在班级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建立班级舆论“网络”,“班级日记”,每周一题 “夸夸我的好伙伴”,课前“新闻发布两分钟”等师生对话阵地中,师生记下了每个人的点滴进步。在赏识、褒扬中,学生由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

7、评比激励

在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每个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获得同学、老师的信任、尊重。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行为做出适行当的评价,竞赛评比应运而生。
墙上站着“班级树”为鼓励学生,我特意在教室的墙上设计了一棵高大“班级树”。树上的叶子是学生用老师奖给的彩纸做成的,凡是在合作、自律、爱心、勤学等方面进步的学生,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叶片,得到叶片的学生在叶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它张贴在“班级树”上。连续获得三片树叶就能得到一朵红花。学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每一片树叶都做得奇形怪状,与众不同,妙趣横生。随后,逐渐增加学生获得红花、叶片的难度。每个学期下来,美丽的“班级树”都是枝繁叶茂,红花朵朵,翠绿的叶子娇艳欲滴,满树的花朵鲜艳夺目。“成长小树林”是以小队为单位认领一棵树,在树干上画上注明小队的名字的标示牌,分别在学习、纪律、友爱、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考核、奖励(方法同“班级树”雷同),每周进行一次。如此以来,学生体验到了进步的乐趣,增加了成就感。

四、人文化管理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半的班级建设,人文化管理初见成效:

1、初步构建了班级人文化管理的活动模式,从选题到活动设计、实践探索、到反思总结、使班级管理在新课程改革下有新的发展,推进了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2、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律能力、助人意识、美德的形成都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3、得到了任课老师一致好评:班风好,学习气氛浓,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整个班级健康向上,蓬勃发展。
在人性的、文化的管理方式下,朝气蓬勃的学生正走向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注目班集体建设在德育中的独特作用,注目班级的人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