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主要是指激发动机,使人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奋进的心理活动过程。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五种方法。
1.榜样激励。榜样激励也即身教,是指教育者以自己的行动为受教育者作出可以仿效的榜样。教育者的人格本身既是一种教育影响,又是教育影响传导的透镜。透过它,各种教育影响可能被准确地传导,也可能被变形地传导;既可能扩大其影响力,也可能消弥其影响力,以至产生相反的力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风度仪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内练真功、外塑形象”。首先,教师要勤奋学习,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还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起到“细雨润无声,春风催桃李”的作用。
2.环境激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可见,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激励功能,教室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阵地,搞好教室的布置,有利于激励师生的教与学。因此,作为班主任应高度重视教室环境的激励功能。首先,在教室黑板上方张贴诸如:“慎思、苦练、勤奋、进取”的学风,激励学生以其为目标,创建良好的班风。其次,在黑板右边设立“光荣榜”,张贴学生参加竞赛获得的各种奖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再次,精心设计板报,以其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如此,使学生时时受到激励,可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3.期望激励。美国教育家罗森塔尔的著名实验,揭示出这样的一个原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向学生表达老师的期望,以鼓励他们不断进步。首先,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实际的目标,所谓“跳一跳可以吃到的苹果”,把目标作为教师对学生期望的载体,激励学生。其次,教师应多向学生提希望。对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敢于冒尖;对中下学生,鼓励他们抛弃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4.成功激励。心理学家孟滋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儿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希望得到教师和他人的认可。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初中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获得了成功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不能熟视无睹,而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领略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
5.情感激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代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也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摒弃“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旧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坚持“三多三少”,即多身教,少言教;多耐心,少急躁;多激励,少指责。其次,倾注“三心”,即勤“操心”,多“关心”,倾注“爱心”。再次,对于暂差生教师更不能鄙视、厌恶,而应做到“五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批改优先、辅导优先、表扬优先、家访优先等,融洽师生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