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技术

时间:2016/6/6

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必要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发展动向。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巧用心理学知识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一、初建班时的心理学运用

一个好的班主任是不应该放弃最好的控班时机的,那就是刚刚组建一个新的班级之时。这对于接手刚进校新生的班主任是相当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只要在班级形成的那一刹那为整个班风奠定基础的话,接下来的班级管理就会简单容易的多了。

 1.巧用暗示作用(SUGGESTION)

所谓暗示,就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的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的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一个班级在刚刚建立的时候,班中的学生对新的环境还不太适应,此时,是他们最易受到外在事物影响的时刻。因此,班主任适时的介入到新生的生活中去,其一可以稳定人心,其二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时间上千载难逢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我在学生军训时就已经发现学生特别好奇各位任课教师的情况,不断有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打听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那时的学生还未与任课教师有过任何的接触,也就没有形成任何主观的想法,因而,这时运用心理暗示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美国就有心理学家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对某个班的新生说教授他们的老师都是这所学校中最优秀的老师,而对教授这个班的老师则说他们所教的学生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结果这个班级的学生的确在一学年后各项考试中的成绩都是名列第一。其实,学生只不过是普通的学生,老师也不过是普通的老师而已,但是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激励着彼此,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于是我就特地将我班的任课教师的优点及长处集中起来,对学生广为宣传。有的班主任可能觉得自己不教的学科没有发言权,其他老师的水平也不清楚,怎么向学生讲呢?其实,此时学生心中真正要的就是班主任的肯定、积极的回应,这种有效的回应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上安心,并能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任课老师都那么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心态,充分利用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介绍任课教师时,一定要突出他们的优势,也就是说,只说好话。比如,某某老师是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的等等,领导的头衔可以起到威慑作用,虽然还未接触,但已经让学生一下子肃然起敬。没有头衔的老师同样可以说出许多优点,比如这位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教龄了;而那位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认真严谨,对学生是严格要求等等。即使是介绍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刚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也同样可以说出优点来,比如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早已通过某某水平的考试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对未来的任课老师起敬重之意,对自己的学习满怀希望,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即使今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不会简单的将失败归咎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暗示作用还非常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的信念。

2.学生气质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TEMPERAMENT)

所谓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往往是与生俱来而且没有好坏之分的。它与性格的区分就在于性格有可塑性,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而气质大多是天生的,稳定的。所以在刚开始了解学生时,看的是气质而非性格。气质可以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下表反映出气质类型的各项特质。
气质类型 感受性 速度与灵活 内向与外向 情绪兴奋性 情绪和行为特征 外在表现
多血质 低 快、灵活 外向 高 愉快机敏不稳定 活泼好动
胆汁质 低 快、不灵活 外向 高 容易激怒 冲动性急
黏液质 低 慢、不灵活 内向 低 冷漠 稳重细心
抑郁质 高 慢、不灵活 内向 体验深 悲观 敏感谨慎

那么,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对班级管理又有什么帮助呢?

 1)对安排座位具有指导性意义。不少班主任喜欢简单的按照学生个子的高矮来安排座位,而且,通常在还未真正了解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排好了,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我直到军训结束后才精心安排了学生座位,这张座位表是我结合了在军训中所观察到的个人的气质表现而最终拟定的。根据气质类型表,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多血质和胆汁质是外倾性的,而黏液质和抑郁质是内倾性的,这两类气质是互补的。因而在安排座位时需要相互搭配,千万不可将都是外倾性气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坐,否则班级纪律难以保证。同时,还要兼顾前后左右的学生气质的互补。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敢于发言,脑子比较灵活,但韧性、持久力不够,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则稳定强,对学习有韧劲,好打持久战但胆子较小,不太敢提问。这两类学生互相搭配可以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我在安排好座位后,整整一年之中我都没有进行过学生座位的大规模调整,任课教师与家长也从没向我提出过由于上课受影响而要学生换位子的要求。这样班级的课堂纪律就能完全在班主任的掌控之中。有些班主任一直要等到1、2个月过去了,发现问题再来调整座位,这时的难度就大大提高,由于学生往往会形成小团体,对老师换座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非常被动,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说服学生。因而班主任一定要利用最初接触的一周时间,对学生的气质加以观察分析,然后才能够排座位表。安排座位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今后的工作的繁简,千万不可马虎草率。

2)对选拔干部有指导意义。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班级的中流砥柱,好的班干部可以让班主任轻松不少。我们可对四种类型的气质特征善加利用来挑选班干部。例如,挑选班长,最好是选择多血质和黏液质的混合型,这种类型的学生是既有外倾性的特点又有内倾性的特点。多血质意味着他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可以在班级事务中做出决策;而黏液质则可以看出稳重细心的特性,正所谓粗中带细,这两种气质的混合可以很好的成为班级领导人。生活委员则可以选取黏液质或抑郁质类型的学生,拥有这两项气质的人都是非常细心的,班主任就不用担心在收取费用方面出错,千万不可选用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学生做生活委员,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却粗心大意,经常会算错钱款。而学习委员则可由多血质的或黏液质的学生担当,他们会将一天的学习任务快速仔细的写在黑板上让同学纪录等等。不同气质的学生各有所长,互相搭配,便能较为顺利的开展班级工作,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小助手。

二、班级日常事务处理中的心理运用

1.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那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动机理论中有一个叫做“归因”理论(ATTRIBUTION),对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意义。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比如,我做班主任时就经常在考完试后让学生写周记,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得失,从中就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根据这三个维度,我们可以去分为四种情况。

(1)内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高低。如果一个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好坏归因于此,认为学习好是由于能力高,那他就会信心充足,甚至趾高气扬;或认为学习差是由于能力低,那他就会丧失信心,只好听任失败。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要适时向学生指出个人的能力与努力是分不开的,只要肯下苦功,能力就会提高。要是不够努力的话,能力也是会下降的。

(2)内部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如果一个学生认为学习成功是由于努力的结果,那他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今后再次获胜;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获得学习成功。班主任对这类学生可以放心,当然,在他们过于执著时也要提醒他们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要适度调节,看看学习方法有什么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而不要一味的闷头苦学。

(3)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易。如果一个学生把学习不好归因于任务困难,那他就会埋怨客观,并把今后学习好的希望寄托在减轻任务的难度上;或认为自己学习好是由于任务容易,那他就会提醒自己,今后要认真学习,以应付困难任务的挑战。班主任对待此类学生时要让他看清整体水平,主观客观因素一起分析,从而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4)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好坏。如果一个学生把得失归因于运气好坏,那么学习成功,他就会产生侥幸心理,并祈求今后仍能碰上好运,倘若学习失败,那他只好自认倒霉,但愿今后福星高照,好运来临。班主任要让该类学生了解天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掉下陷饼,运气不会总是伴随你的。因而该类学生需要班主任引导将学习动机从外归因向内归因转变。作为班主任,可以轻而易举的从学生的周记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归因,这样,就可以分门别类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指导。一句话,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归因从而对症下药。

2.妥善处理男女交往过密问题。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也是烦恼的,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们互有好感,互相欣赏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一旦发展成为两人世界的关系,则对彼此都不利,还会影响班风。产生此类问题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a、模仿心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学生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广泛了,例如各种影视作品、文艺小说以及网上QQ等等。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和爱情有关的。高中学生的辨别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弱,对一些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描写照单全收,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公开或半公开地与异性谈起了恋爱。这种行为其实和他们模仿歌星影星的行为如出一辙。

b、从众心理。我认为这是校园恋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情况往往是:如果在一个班级中出现1、2对小恋人的话,马上会像野草一样蔓延开来。高中学生不仅善于模仿,更有严重的从众心理。

在一个成双成对较多的环境中,一个男生或女生没有要好的异性的话,他则会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从众心理促使他要和别人一样,因此校园恋人就越来越多。在我的一个咨询案例中,有一位同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许多同学都问过我,你的初恋是怎样的,我回答没有过,他们都不相信,我觉得很难过。”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从众心理在作祟。这个同学真正难过的其实并不是他没有恋爱过,而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由于人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群体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纳,被他人理解,而不愿被孤立,因此为了使自己不再感到孤独,许多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就走到了一起。那同一班级的男女生接触的机会更多,更容易走到一起。

c、家庭因素。主要体现一些学生家人缺乏沟通。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情感要负很大的责任。高中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觉得父母的话不再符合潮流,或者对父母的某些做法存有异议,难以理解父母的想法和行为,而父母也觉得难以理解他们的子女,因此父子、母女间的沟通机会大大减少。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谈论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学习,对子女的成绩有一定要求,在物质上也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却不很在意。除此之外,由于工作繁忙或是其他原因,还有的父母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灵深处的沟通。缺少家庭温暖或沟通的学生往往会在家庭之外寻找知心朋友,若是异性的话,则有可能发展成恋爱关系。那班主任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呢?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多关注外向型的学生。外向型的学生比内向型的更容易陷入感情的泥沼,因为他们更敢于表达感情,勇于追求喜欢的事物。班主任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有此迹象,建议班主任先找女生了解情况进行干预。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这话不无道理。只要女生能坚持保持正常的同学关系,男生也只能望而却步。同时,同龄的女生比男生更为成熟,她们也就比较能够体会老师的苦心。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中要注意说话的艺术,不要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要实实在在的让他们感觉你是真心关心他们,替他们着想。而且,班主任也需要了解一下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可对这些学生家长暗示对子女应当多采取关怀的态度,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对于男女交往过密问题,班主任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不要一味的指责,而要采取尊重,理解和同感的心理学技术去处理问题,这样才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敬重。处理好学生的青春期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做一个好班主任,才能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让班级管理事半功倍,这样就能做到真正的师生和谐,为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