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心理学视野下教师管理的思考

时间:2016/7/29

一、减轻负担,管理弹性化
教育的过程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的宗旨不是痛苦的重复,而是快乐的创造。如果教育的繁荣非要加班加点、魔鬼训练、死磨硬打来实现,这种繁荣是虚假的、短暂的。学校管理者要避免高压政策,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可以适当减少教师在校及工作时间,明确、细化以及相对固定教师工作的核心任务,废除不必要的各种检查与考核,体现学校管理的“温情”。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相对于那些工作时间固定的人来说,在工作时间上拥有更多灵活性的人们,生活方式可能更加健康,而健康的员工工作会更加有效率。更何况教师的家访、学习提高、搜集资料、教育科研等工作不是坐办公室能完成的。因此,对教师可以实行弹性管理,从而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成长与和谐发展。弹性管理的核心是以师为本,因师而治。在实施管理时关心教师个体的发展和需要,运用原则性和灵活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让教师体验到学校的关心和自身的尊严。
二、奖勤罚懒,管理公平化
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必须十分重视教师工作待遇上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在工作绩效的评价中,力求公平合理,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消除教师的倦怠心理。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教师一旦体验到不公平,就会消极怠工、减少投入,或者满腹牢骚,攻击先进。这样,学校就容易形成一种不利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人文氛围,教师工作的绩效大大降低。
教师的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独立性,因此,很多教师往往形成一个认知误区,多见自己少见别人,认为自己付出多。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公平理论不应该将其取向指向完全的公平,管理者要努力分析与寻求各种教师在面对公平时选择参照物的取向。
首先,领导者要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一视同仁,并使这种客观的公平让教师体验到。其次,要多和教师加强交流,在情感上进行平等沟通,消除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沟通的障碍。最后,让教师参与学校制度的制定,确保程序公平。这样就算分配时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地方,教师也能接受,因为教师不愿意违背他们自己做出的决定。
三、全员参与,管理民主化
管理者要采取开放民主的管理方式,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参与学校管理的决策权,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而且民主决策可以使管理者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学校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让教师参与管理:一是通过校长信箱,鼓励教师多提意见。二是召开教代会,广泛征求各种建议。三是完善听证会制度,及时了解管理效能。四是开放领导接待日,真诚沟通,缓解乃至消除上下级矛盾。
要满足教师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教师民主权利的基础,没有知情权,谈其他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扩大教师的参与权。教师参与管理,可以培养自尊心、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会奋发努力,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用好教师的评议权。学校不可避免要有各种评比与评议,学校领导不可独裁,要学会问计于教师,求创新之路。否则评比就评出了矛盾,评没了干劲。尊重教师的决策权。杰克森( Jackson,1975)通过实验证明,“决策参与”对减少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具有重大影响,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斯可瓦布(Schwab,1986)也认为当教师确信他们能参与学校决策时,能降低倦怠感。可见,学校管理者要学会“放权”与“信任”。
四、刚柔并济.管理和谐化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创建平等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满足教师合理需要为支撑点,以双向沟通与交流为着力点,以多样评价为平衡点,以和谐发展为落脚点,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
“刚性化”管理是学校的通病,很多学校都采取量化奖惩的方法,并津津乐道,作为经验推广。这种重“量”轻“质”的价值取向,往往会膨胀教师的物欲,使教师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甚至会使教师勾心斗角,相互攻讦。因此,管理刚柔要结合。无刚性则可能造成混乱,少柔性则和谐难成。
第一,知人善任,宽厚容人。对管理的简单理解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每个教师都有优缺点,作为领导不能求全责备。要扬教师之长,避教师之短,发挥教师最大的潜力。
第二,珍惜人才,尊重人才。学校的发展要依靠教师,特别是名师。领导要多了解教师,既要营造宽松的学校管理氛围,又要压担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一些有学术特长和技能特长的教师要设立特殊津贴,留住人才。
第三,逐渐完善各种激励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制度的缺乏也会造成教师的无所适从。让教师参与各种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这样在制度面前教师就没有了牢骚,也减轻了患得患失之感。
五、理念创新、管理生活化
如果教育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生活准备而不是生活本身,教师和学生就少有幸福可言。既然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生活,教育管理当然要向生活回归与融合。
生活是否有意义?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管理者要经常反思:工作是为了生活还是工作就是生活?把教育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又苦又累;把教育工作看成生活本身,自然有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在工作之余管理者要提供时间或组织教师休闲与放松。读书怡情、听音乐、钓鱼、旅游、打牌、网上冲浪、运动锻炼,学术沙龙等都可以减轻压力、消除疲劳,让教师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