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与生活相融化通,教与学的策略、方法、途径、过程、环境、体系、课程等全面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这里的“生活化”,需从三个层面来解读:
一是课堂教学层面:特指教师生活化地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联系读者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师生生活积淀等,充分感受、体验、探讨和悟得课文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运招用技的原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这样去充分感受、体验、探讨和透悟课文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运招用技的原由。
二是课内外表达历练层面:特指教师在生活化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以及各种问题结论概括、整理过程中的一切契机做实做好语言规范训练,引发学生结合课文学习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续写以及点评、祝福语、颁奖词等形式的依文写作训练,并教给他们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外相互融通、互哺共生的方法和策略。凡讲读课,教师都要指导学生这样自觉地做实做好,长期坚持,当日子来过,直至养成自觉和习惯,形成能力和素质。
三是“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建构层面:特指由生活化课堂教学这个核心层向外拓展,依次再建构起“生活化总结对接”“生活化辅助拓展”“生活化自主历练”三个环层。各层间相互融通、互哺共生,合力建构起一个立体环层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即“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在这个“场”内,教师长期坚持生活化教学和导练,学生长期坚持生活化学悟和历练,课内外融通,循序持久,合力实现四个“相互融通”:教师课内教学生阅读、感受和体悟与学生课外自主观察、阅读、感受和体悟的相互融通;教师课内引发学生最大程度地依托课文学习进行写作训练与学生课外自主练笔的相互融通;教师课内引发学生发现可思辨点、自觉进行思辨训练与学生课外自主观察、阅读和思辨的相互融通;教师课内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语、口语训练与课外学生自主锻炼自己的书面语和口语能力的互化融通。最终,真正实现课内教师的所有的教学和导练、学生所有的学悟和历练与课外学生自觉自主的学悟和历练持久地相互融通和互哺共生。在这个“场”内,学生自主自觉、富有情趣和智慧地活学活悟、活练活用,进而悟透和会用语文的;同时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精神、品格和境界等方面的无痕发育与提升。
前面,我们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了“生活化语文教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比较具体了解“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了。这个体系可概括为“立体四层”:中间的核心层为课堂教学层(概称“一化六教”),核心层的外围环层为总结提升层,总结提升层的外围环层为辅助拓展层,辅助拓展层的外围环层为自主历练层。概述如下:
1.“一化六教”的课堂教学层(即核心层):
“一化”是:生活化地做实课堂语文教学(可参照前文理解,不展开);“六教”指:(1)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2)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3)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4)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5)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6)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就是教学生把教学生实打实地归纳、提炼、整理好课堂的一些结论当日子过。中学语文课堂上,总会遇到正音释词、概括整理、口头答题、师生对话、讨论探究等环节。但是,由于受教师死教、课时过短、急于赶进度、误用多媒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环节的工作就要么由教师越俎代庖了,要么用多媒体替代教师灌输了,要么稀里糊涂混过去了。事实上,绝大多数语文课堂根本就没有真刀真枪地历练语言,也就更谈不上像过日子那样自觉地历练语言了。生活化语文教学主张,要充分抓好课堂上所有口语对话和书面笔记契机,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指导学生过上一种自主、自觉的语言历练生活,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中不断发育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就是教学生把深入“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并联系“读者生活”和“生活情理”等,从而多维“生活”深度融通地体验、感受、思考、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原由当日子过。作者为什么要写文章?又为什么非要这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运招用技?这是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以及作者的创作主张、写作风格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有时还要考虑读者的审美心理需求,要按照生活情理运笔行文。这也就是说,文章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只要这样生活化地返本归真地教和学,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学通悟透为文之道,进而入得门径,深感兴趣,真正的学有所获。也只有这样教和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自觉的好习惯才真正有了可靠地前提和基础。当下,中学语文课堂早已极端应试化了,以考和练替代教和读已很普遍了,生活化地教学生读深悟透课文这样写的原由根本就做不到,就更不要谈如何生活化地教学生把悟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当日子过了。
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就是教学生把积极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并自主思辨当日子过。每篇讲读课文都会有可思辨点,或表现在思想内容方面,或表现在表达艺术方面,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去积极发现这些可思辨点,并自主地进行思辨。每堂教读课都要坚持这样做,还要课内外融通,就像过日子那样自然和自觉。想是读、写、听、说四盏灯才能大放异彩的总开关,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发学生思维能,教会学生积极地想,合理地想,全面地想,辩证地想。这不仅对发展学生思维力、审辨力、表达力、批判力等十分有益,更有益于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自主自立的精神以及乐于创造的品质等的不断发育和提升。
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就是教学生把依托课文内容学做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写等练笔文,学写祝福语、颁奖词、楹联以及人物评论、事件评论、作品评论等实用文当日子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就植根于学生的课文学习生活之中,极有益于学生深入思辨、理解和品析课文,也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真想写好作文。教师一定要拒绝忽视甚至无视课文这个训练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天然资源,指导学生比较自觉地过上一种饶有兴趣的真写作文、写真作文,真练表达的生活。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课内自然习作训练,促进学生形成意识,养成自觉和习惯,扎实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辩力、品鉴力和表达力等。
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就是把教学生读世(指学生阅读、观察、听闻到文章、世象和世事等)悟修辞艺术和写作技法等当日子过。作者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原由,在课外阅读的美文中,在课外所遇见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如,山不喜平,意味着行文也要有波澜;珠穆朗玛峰高,是因为有青藏高原做厚实的铺垫;娶媳妇往往要放鞭炮,是为了烘托喜庆,等等)都有所蕴藉,教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教学生学会用眼睛“读”出、用心灵悟出现实生活中的为文和表达之道来,长期这样自觉地把自己的阅读、观察、听闻等转化成鲜活的“悟文”资源,就像过日子一样。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智慧,当今的语文课堂是严重缺乏的,所以尤其显得重要。
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包括“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知识’当日子过” “教学生把积累‘我的活语言’当日子过”和“教学生把积累‘我的素材’当日子过”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简单地讲,就是指导学生过一种自主自觉积累“我的活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逻辑等)”“我的活语言(如课内外艺术高妙、哲思隽永、震撼人心的佳句)”和“我的素材(即打上学生个体生命和人格的烙印的个性化素材)”的积极生活,习惯成自然,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在这样的生活中一天天地健康发育和成长。
总之,“一化六教”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多种“生活”有机化通。主要表现为:(1)课堂教与学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以及其情理之间的有机化通;(2)这多种“生活”彼此之间的有机化通;(3)语文知识教学与生活情理的有机化通;(4)学生课内生活化地深读、体验、感悟与学生课外生活化地观察、阅读、思辨、感悟的有机化通;(5)教师课内生活化地指导学生做实表达历练与学生课外生活化地自主表达历练的有机化通。同时,这些“有机化通”之间又互化融通,互哺共生。这样一来,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多各“生活”因素也就整体融通了,语文教与学也就全盘皆活,真正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更有实效了。从这一点来看,尽管我们所提炼的这“六教”本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选动作”,但其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策略、智慧和实践,对扭转当今这种极端应试化、高耗低效的中学语文教学局面,还是颇具引领价值的。
2.总结提升层
总结提升层位于“课堂教学层”的外围,主要开设一些对接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提升性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分别归属于“学法贯通”“表达提升”“素养积淀”三个系列,旨在系统总结,巩固强化,促进提升。其中,“学法贯通”系列包括“语言文字学习策略生活化指导”“文学类文本品析策略生活化指导”“论说类文本生活化品析策略生活化指导” 三个讲座,“表达提升”系列包括“常见文体写作策略生活化指导”“依读练写策略生活化指导”“即境表达策略生活化指导” 三个讲座,“素养积淀”系列包括“个性化素材积累策略生活化指导”“经典课文人文内涵提炼提炼生活化指导”“应考技法与运用策略生活化指导” 三个讲座。各专题讲座课之间、各专题讲座课与日常课堂教学这个核心领域之间紧密联系,互化融通,互动共生。这些专题讲座筑就生活化由课堂核心层向课外拓展层之间的必然过渡带,十分重要且又特别必要。
3.辅助拓展层
辅助拓展层位于 “总结提升层”外围,也分“中学生必备知识积累”“中学生语文学习基本素养积淀”“中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心理指南”等三个系列。其中,“中学生必备知识积累”系列开设“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古代文化知识积累辅导”“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逻辑知识积累辅导” “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语修知识积累辅导” “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写法知识积累辅导” “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语文审美知识积累辅导” “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必备和谐交际知识积累辅导”等讲座;“中学生语文学习基本素养积淀”系列开设“生活化背景下中学其他学科教材语文价值的发掘辅导”“生活化背景下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思想流派辅导”“生活化背景下西方古代主要哲学思想流派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时代社会与文学创作辅导”等讲座;“中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心理指导”系列开设“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阅读心理辅导讲座”“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写作心理辅导”“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审美心理辅导”“生活化背景下中学生应考心理辅导”等讲座。这些讲座最切合中学语文教与学的实际需要,甚至就融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中,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和身心健康最合理的资源。同时,这些讲座之间既相互融通、互动共生,且又与核心层、总结提升的系列专题讲座相互融通、互动共生,从而最务实地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初步完成了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建构。
4.自主历练层
“自主历练层”辅设在“辅助拓展层”的外围,最终完善了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建构。在这一层内,教师指导、督促、检查、激励、鼓励学生长期坚持课外自主表达历练,以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实用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督检、激励、鼓励下,充分运用课内学得的策略和方法,自觉、自主地观察、读书、体验、感受、思考、思辩、感悟、评判,并持久、循序、扎实地坚持自主历练,随日子走,当日子过,形成自觉和习惯。这最外层的自主历练以课内历练为基础,主要途径有语言规范化、即境表达、经典文摘与点评、随笔写作与同伴评点等,主要呈现形式有经典文摘与自主点评和随笔写作与同伴评点等。
其实,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来由也不复杂,总结起来就这么几点:语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生活本源,要充分发掘出隐藏于“语文教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中的方法、策略、途径和智慧等;语文教与学的环境一定要生活化,生态化;语文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等一定要生活化,要情趣加理趣化;语文课堂内外和学科教学内外一定要自然和谐,互化融通,互动共生。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面临着“五大难题”:(1)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2)语文教学的本务是什么?(3)根治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途径是什么?(4)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自觉究竟怎么培养?(5)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无痕立人?谁都知道,这“五大难题”我们一直都没有解决好。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一化六教”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和“立体四层”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的建构,就是要生活化地实施归真务本的语文教学,以整体解决好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面临着的这“五大难题”。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语文教学大环境的切实改善以及时间的检验。
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
时间: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