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教师荒”愁煞校长 如何应对才不“慌”?

时间:2017/11/6

曾几何时,教师也是一份令人向往的职业

如果是在10年前,在编教师提出辞职,都算得上是新闻

可近几年,选择离开的教师越来越多

以至于教育部门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调查

不至于到下学期“亏空”太大而措手不及

某地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我们连着调查了几年,2014年离职38人,2015年36人,2016年到达高峰,有60人辞职。看到我们多年来辛苦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提出辞职,的确很难接受。”

一位从教30年的老教师说:“刚开始在微信、QQ群里听说某某学校有老师辞职,还会好奇去打听,现在听得多了竟然麻木了,连身边的熟人离开也觉得正常。”

对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培养一名骨干教师,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事。

在全国各地一大批年龄在50岁上下民转工教师退休后,却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在二胎政策,以及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也就是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全国各地将出现大面积教师荒的现象。教师荒已势不可挡。

原因探究

一、是教师职业辛苦,身累心更累,年轻人吃不消。

因为受个人承受力、控制力等心理素质和性格、气质、能力等人格素质以及学识、阅历等因素差异的影响,在面对一些具体的事情,有些偏激、有些自私、有些视野狭窄、有些思想复杂的时候,烦恼就接踵而来。一般地说,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者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引发烦恼,导致教师辞职大潮。

二、是教师收入偏低,骨干教师纷纷出走另觅高薪

工作教师经济收入提高有限,与不断上涨的物价指数相比,教师工资已经处于下游水平,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日平均收入,甚至抵不上一个普通的木匠;三是一批并不优秀的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大大影响了教师群体的形象,使得许多优秀的学生耻于与之为伍,彻底打消进入教师队伍的念头。

“教师荒”愁煞校长  如何应对才不“慌”?

三、是“编制”的巨大诱惑正在消失。

今年9月1日,一则关于济南高新区改革教师编制、实行全员聘任制的新闻刷屏了。这项改革涉及高新区33所学校,最终由1700多名教师自愿申请聘任岗位。教师队伍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但用人体制之刻板,却也鼎鼎有名。有限的权力还都掌握在人事、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手中,学校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自主权。更不用谈教师的权力。因为编制所限,招进的年轻教师非常有限,而到龄退休的教师比较多。由此便加重了学校的教师荒。

四、是二胎政策和计划生育全面展开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州、济南、厦门等全国多个城市先后曝出中小学校师资紧缺的新闻。在现行的中小学校教师编制管理模式下,有多少女教师生育二孩,就意味着该区域内中小学校教师缺编多少。由此估算,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各地中小学校阶段性“教师荒”问题将会扎堆呈现。

一边是生儿育女的“人之常情”;一边是中小学教育的有序开展——这是二孩时代中小学校的两难问题。

应对对策

一、让教师心理阳光起来刻不容缓!

管理者的不同道德水准——主要是公平、正直、无私三大要素,以及风格和能力水平,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想方设法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把好选拔任用这一关。

学校和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快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改革评价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给教师以人性的关怀;完善各种制度,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建立有效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对工作的成功感……

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不要只喊口号

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尽快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营造一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机制相结合”的良性分配机制,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工资发放环境,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

“教师荒”愁煞校长  如何应对才不“慌”?

三、建全教师培养体制,完善教师准入机制。

我们旧有的机制必须改革。在这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师培养机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大学毕业后,再进行一定期限的师范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后,才可以进入学校任教。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教师选录的面拓宽,同时又避免了入口太窄,难以就业的问题。

师范院校,就是专门的教师专业培养基地,经费全部由国家负担,不应当像现在这样又是师范、又是非师范的搞得不伦不类。虽然,有关部门在教师培训方面采取了一些对策,譬如恢复了部分公费师范生,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改善师资供应水平。

教师作为专门人才,其专业化程度应当不断提高。当前,还存在门槛过低,入职过于容易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平民化时期之后,教师准入依然采取过去那种简单考试就能进入的机制,显然降低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提高男性教师比例

要改变社会职业选择上的性别偏见,充分肯定男教师在教育事业上的作为,需要进行必要的宣传,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从而增强教师岗位的内在吸引力,使中小学教师真正感受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与尊严,吸引更多优秀的男生报考师范院校、主动投身教育。

高师院校在应对性别结构失衡问题时要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文科院系招生时适当控制男女学生比例,为男生入学提供优惠条件。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对男生进行补充教育,帮助男生认识男教师在未来历史发展趋势中的重要作用,帮助男大学生克服传统文化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调动男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男性的主体功能。教育部门要制定政策,及时调整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进行就业引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在招收中小学校教师时适当提高男教师的比例,以解燃眉之急。

网友声音

网友“罗焕”:科学而理想的方法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立临时人才库,让这些“候补”老师平时可以到学校听课、学习。如果某个学校急需教师,随时可以到该人才库找,并由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拟选定的老师进行相关考核,择优上岗。这样不仅能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也能保证临聘教师的质量。

网友“咪咕咪咕”:我认为要合理制定和落实农村中小学编制,根据农村居住特点和人口发展预测,合理规划学校布点。山湖库区要因地制宜,以乡镇为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在村庄比较密集、人口较多的地方设点办学,在此基础上,适度放宽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

网友“纷飞历开”:还是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教师流动是教师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径,可通过两种形式来完成:一是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行政和政策手段,对教师流动机制作出调整;二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学校与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教师流动。

网友“天蓝”:作为校长,如果能加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在编制范围内,只要符合教师任职资格,用什么样的教师,由学校和校长说了算,避免学校需要而进不来、进来了又不需要的现象发生。当然,学校在拥有用人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着眼于学校发展大局,负起相应的责任。同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聘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指导、服务和监督的作用。

网友“阿火”:关键还是要待遇留人。人才新政已出台,硕士研究生一次性可补助10万元,但这些硕士研究生们,还不一定愿意到基层农村学校去踏踏实实服务教育。假设给我们的骨干班主任、骨干老师每年补助5000元或8000元,一个10万元的款项,足以让咱们很多骨干班主任、骨干教师安心踏实地扎根农村讲坛,服务农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