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任用,即制订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对外招聘教师,对内进行教师岗位的聘任;
教师的评价,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作出判断和评定;
教师的培训,即提出一定的要求,提供一定的条件,通过多种方式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能力;
教师的激励,即通过满足教师合理的需求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教师管理的特点
一是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
包括不搞硬性的8小时坐班制,以开放教师的时间与空间,让教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不硬性规定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单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
价教师工作的好坏,以全面地综合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
二是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点,即发动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并增加教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是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体现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包括注重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建立;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和专业发
展提供机会等等。
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管理的特点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上,一般以柔性管理为主;察教师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和革新成就。
3、教师评价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教师的工作大致可分为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两大类。显性工作主要有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所教班级的成绩、发表文章数量、参加进修情况等等。隐性工作主要指对学生的日常品德教育、心灵陶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品德的熏陶等等。
定量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4、教师管理新方法主要环节。
学校管理者要组织教师新老结对帮带,对青教师进行“三字一话”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上好“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 还要适当给中青年教师压担 子,搭台子,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使 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提高。要注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培养一批有独特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的“名师”,并大力宣传表彰,不仅对“名校”具有支撑作用,而且会感召、激励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效仿、改革、创新之路,产生“名师效应”。
1.竞争管理--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和谐竞争”教师之间无形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竞争,是学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动力源泉,但竞争如果缺乏规则,离开协作精神,就会事与愿违。因此,加强教师竞争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为此,学校应做到:
(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竞争观;
(2)明确竞争规则,做到公平竞争、和谐竞争;
(3)加强教研组管理和备课组建设;
(4)改革教师工作成绩评估方法,奖优评模,鼓励先进;
(5)提供教师继续学习机会。
2.常规管理——培育教师的遵章守纪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更多的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更多的教师成为有个性、一专多能的人。然而在发展教师个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教师的常规管理。
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教师管理制度,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的时间管理、集体办公、教学环节和各种教育活动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教师工作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特点,既不能“限得过死”,又不能“撒手不管”,既强调以人为本、弹性管理,又要强调以法治教和刚性管理。
3.教改管理——启发教师将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大胆探索新的教改之路
长期以来,教学改革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没有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教育思想,只停留在具体教法的探索阶段,或“零打碎敲”,或“穿新鞋,走老路”。
加强教改管理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使教师将科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改由“自由”到“自觉”,再到“自为”,不断探索新路。做到:
(1)引导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2)组织教师加强对教育对象的研究,研究学生认知、智能、情感发展规律,把握其身心特点;
(3)总结教改实践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4)开展课题科研;
(5)将课题成果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修改、完善、推广。
4.成就管理——鼓励教师建功立业,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
教师有特别强烈的成就感,学校管理者应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建功立业。
(1)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克服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的心理,埋头打牢基础,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3)教育引导教师克服盲干、蛮干现象,遵循教学规律,由“教书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
(4)建立教师成就档案,对于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干出成绩的教师,在评先选模、晋职晋级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注意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
5.民主管理——开通教师表达心声渠道,热情鼓励其参与管理与社会经济转型相适应,学校管理模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由权力模式逐步向合作模式过渡。所谓合作模式,就是主要依靠学校各主体之间的积极配合和协作,依靠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来管理学校的模式,其特点是民主平等,主体参与,群策群力,上下协作。
(1)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克服领导比教师高明的思想,树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的观点;
(2)努力创设民主管理的氛围,即管理者要平易近人,虚心听取合理化建议,从善如流;
(3)定期召开教代会,重大事情要教代会研究通过;
(4)要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广开信息渠道,鼓励教师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