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近来一则《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退学》的新闻又一次用沉痛的事实敲打着每一位关注教育者的神经。这个“神童”的夭折是素质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错位,自我管理的夭折。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适应环境,具有良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否则将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2018年我省也将实施新的3+6选3的高考模式。新的考试模式势必要求学校打破原来的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采取走班选课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自律自管,自觉处理危机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应对新模式下的学习和高考。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工作压力大,一些家长因工作忽视子女教育,使不少学生成为“脱管生”。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又过于干涉孩子的生活,像上述新闻中“神童”母亲一样,“高中时还喂饭,从小学到大学,生活由母亲一手包办”。这两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自律培养尤为重要。
首先是:循“规”。
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征程中身心快速发展而充满希望的阶段;是学生人生征程中可塑性较强而充满渴望的阶段;是人生征程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而充满梦想的阶段;也是学生判断力、鉴别力、控制力脆弱而充满叛逆的阶段。因此,高中教育的重点就是遵循孩子在这个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教育与学习,帮助学生顺利渡过网络迷恋期、心理叛逆期和青春萌动期,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的判断力、鉴别力、控制力。
依循学校管理的“规定”。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人群集合体,要维系人群,协调各种活动,必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学校规定办事,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活动。否则,有了正确的目标,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班级及班级成员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也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事,不能违反校规校纪。
探寻班级管理的“规则”。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学校管理体系下的班级,依然需要制定属于自己班级管理的班级规则。班级规则的制定因生而异,因师不同。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规则。比如我曾经与学生共同建立的班规就是“我(五)讲我(五)负责”: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 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祖国负责。
贞循学生管理的“规范”。贞循,即守正循理。高中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人对事的判断力。要想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前提之一。所以,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对待学生和处理班级事务。
其次是“导”矩。
仪表“谕导”, 传播着文明与美。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班主任的人格形象包含很多因素,而仪表形象和语言形象是不能忽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家张伯苓说,“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以有霉态。教师典雅大方的外形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审美。”叶嘉莹先生一身素淡的衣裙至今让席慕容难以忘怀。可见教师的仪态打扮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播种爱与信。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教育。每个班主任都会为“学困生”挠头。这时“不要急着去改变学生,而是先要改变自我。不要忙着去教育学生,而是先让自己多受教育。”然后,摸清学生家庭,学习,思想等方面背景,用爱心和诚心去接近他们,用恒心和耐心来去感化他们,让学生知道只要有信念,生活就可以改变。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从不挖苦讽刺,偏重表扬,着眼进步。同时号召学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子,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习,学困生帮助学优生锻炼身体或学习电脑编程等,是双方都产生存在感和自豪感。另外,作为班主任要站在母亲的角度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谈话时,采用“表扬用扩音器,批评用耳语”的方式,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最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立规“督导”,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校有校纪,班有班规,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乐意遵守规矩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和情感入手,落实每一项常规工作。当过多年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都不难发现,从高一接手一个班级,有的班级越到高三越好带,而有的班级则恰恰相反,究其原因是,只有规矩,思想和情感的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所以,教育就是教做人育心灵,所以,从高一接手新班后,除了和学生一起制定出班规外,还要重点落实班规。每月评选出综合学习、卫生、纪律几个方面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学习不是衡量文明学生的唯一依据,积极做人,积极做事才是最重要的;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项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关心班级,珍惜班级的荣誉,我让孩子们每人自己在班里找一项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样班里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班风。
悉心“引导”,用誉美之词激励学生。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作为班主任,当你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时,你一定能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当你试图教育你的学生时,你一定不能吝啬你的赞美之辞,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让他知道你对他的欣赏,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动“助导”,为自律者呐喊助威。中学生的自觉意识不是很强,行为习惯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单一的教育形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会比较弱,如果适时地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会不断地向学生发出“自律”的信号,刺激学生的“自律”意识,同时还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体热情,发展和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使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异性“诱导”,性别差异的正面效应。常言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见,由于性别差异,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有在异性面前显示出自己才能,遮盖其不足之处的心理。正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特别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有的希望在异性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而相当一部分同学虽然没有多少才华来展示自己,但是他们在异性同学面前总是能尽量克服自己的许多不良行为,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努力做好各种事务,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有意识的利用这种性别差异的正面效应,有目的地将男女同学适当搭配来安排班内的各种管理工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学生在经历了高一的规范形成,高二的实践磨合阶段后,到了高三基本具备了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班级管理和日常规范即便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依然会按部就班的顺利进行。
通过建立有效的班级自管模式,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大大节省了老师因为教育管理所消耗的精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学积极性。同时也为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