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无不是为了一句话: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高效课堂简单的理解是“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这种说法已经提出许多年了,但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都是不得要领。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成了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那么,首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要能达成。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 教学目标要高效
教学目标的高效是指教学目标要正确。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目标,即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对学生的现状要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还要难易适中,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要高效
1.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消除过去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2.教师必须注重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师必须注重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书本和教师自身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4.可以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策略要高效
1、教学环节要有效。课堂上环节很多,如果是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据我们的课堂。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2、问题的设置要高效。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最关键。(1)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但谁会稀罕呢?(2)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和思维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3)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学手段要高效
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最有效对每节课来讲是不一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有的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显著,有的课在黑板上板书更实惠,所以教学中要选好教学手段,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作业布置要高效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布置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六、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对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师课后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通过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让每一堂课更扎实、充实。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