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数轮新课改理念和新教材培训后,我在今年秋季开始了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的教学。高中政治课新教材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也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学生可能的一切生活,使课堂生活化,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改变旧教材空洞的“说教”与“应试”的丑陋形象。所以,在教学伊始,我就思考在教学中引入新课改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生身边的材料对一些枯燥的概念进行说明,引导他们质疑、探究、发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
在教《存款储蓄》之前,正好是放假周,我就布置了一次探究学习的任务,让同学们在假日去附近的银行,或办一张储蓄卡,或用家长的储蓄卡实践一次存取款活动,或办一张存折(告诉他们一元钱起存),向银行职员了解储蓄的种类、利率、手续等。周一上课时,我向他们了解探究活动情况,结果两个班级,一个班四个人去过银行,另一个班五个同学去过。其他同学或是忘记了,或是无兴趣、没时间等。这是没有组织好的一次没有达到目的探究活动。我认为这次活动失败原因主要在于要求不明确,动员不够,对学生的参与兴趣估计过高。
在教完《投资的选择》后,又是放假周,我引用了财经专家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名言作了动员,要求学生向父母了解家庭理财情况,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作出判断,提出合理的理财规划,并要求做好两份作业,一份以口头或书面交家长,一份交给我。周一,作业交上来了。我认真看过所有作业,基本上与我们配套练习上的答案一致。据了解,他们认为教材上就有现成的内容,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无疑,这一次似乎兴师动众的探究活动,又变成了一次简单的书面作业。我认为这次探究活动仅达到了巩固教材知识的目的,但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空间非常有限;丢失了探究式学习强调自主性的基本内核,只是抓住探究的形式与外壳,而没有抓住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与本质;是一种异化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驯服了的探究式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两次失败,使我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不是我们沿革多年的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的应试教学所能适应的,它应该是一次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质变。我们今后应怎样适应这一从教学思想到方法的根本转变,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
首先,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洗脑”,真正转变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这种思想与新课程理念是相吻合的。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 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使学生能够将书本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应通过设计一种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种可以探究、表达、分享思想,计划和产生自我完善的空间,来创造意义建构、知识建构的领地。只有当课堂能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力,从而使每个参与者有能力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时,这样的课堂才会变成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成长的空间。这样的探究活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能抓住探究式学习的精髓,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政治教师必须“革面”,营造浓郁探究氛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新课程理念提倡老师由过去“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 教师的课堂角色必须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协调者,将讲台由教师的舞台变成师生协作的共同的舞台,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这需要我们老师为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个空间的拓展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需要创设积极的心理氛围,需要以生活为源泉,以兴趣为前提,在课堂上多引入他们生活学习中的实际事例,多谈论他们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谈体会或者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协作探讨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办法,从而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样才能把教材用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学生们激活了,体现政治教材生活化的宗旨。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到发现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使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的课程价值得以真正实现”。
第三、改革教学评价目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塑造人的活动,不是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不能以简单的分数来衡量。教学评价目标又是学校和教师教学的“指挥棒”,要想使新课程改革成功,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根本转变,就必须改革教学评价目标。当然,这一改革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并非我们普通教师所能承担,但我们教师应当具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在教学目标评价中着眼多元化与发展性。一要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自评、小组评、家长评与教师评相结合。自评让学生学会发现、反思和欣赏自我,合理的他评使学生培养了豁达的胸怀、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二要实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指标。除了采用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外,还结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三要实行评价阶段的多元化: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注重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只有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给予肯定,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最终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只有使我们的教师穿新鞋,学会走新路,才能在事关未来的教育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新课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