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宜兴中学:弘扬学校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

时间:2013/12/17

 江苏省宜兴中学 蒋华强

江苏省宜兴中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办学历史的名校,它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优良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核就是“精”(精益求精)与“和”(和谐发展)。

  早在前辈们创办学校前身“私立精一中学”时,就取《书经》中“惟精惟一”的“精一”二字为校名,以“亲爱劳苦,惟精惟一”为校训,并在礼堂门口挂了一副对联:“亲其师,爱其友”“劳乃体,苦乃心”作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可见,在学校草创之初,就十分重视培养师生精诚专一、和谐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以“精”与“和”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精”的文化追求卓越

  追求管理精致 一是建设制度文化,加强管理规范。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学校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我们先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后勤管理等方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形成了宿舍公约等非正式制度,渗透文化的育人功能,折射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在强调执行制度坚定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师生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外在文化”逐步内化为“内在文化”,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遵循科学规律,注重管理细节。实施精致管理,我们强调的是科学管理,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学校的精致管理不仅要面对现实,更要着眼未来,为学校的持续发展精心策划,为学生的发展精细导航,为教师的发展精巧搭建舞台。同时,我们将管理的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人人懂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将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三是优化工作策略,彰显管理特色。在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重点实施两大策略:有效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自主管理策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网络机制、科学的训练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提高管理实效。

  促进教师精业 学校发展的根本在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师风优良、师能精湛的教师队伍。几年来,我们已经在机制上初步形成有关教师聘任、培训、考评、分配四个环节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产生了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效应,通过有形的制度形成无形的文化。

  激励学生精进 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生命。我们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实施“抓两头促中间”“抓合格促特长”的策略,努力在“面”上求提高,在“点”上求突破。

  以“和”的文化追求圆满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是促进教育环境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首先是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我们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部队参加军训,到社区、农村参加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得到锻炼。其次是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议、发挥“校信通”交流平台的作用以及家访、校访等等,畅通家校联系的渠道,密切家校之间的配合,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第三是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和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在发挥课堂为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二是促进学科之间的和谐。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逐步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必修课程以及规定的模块。同时,尊重学生的选择,指导学生选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修模块。三是促进“五育”之间的和谐。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规定了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操作办法,并且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通过建立新课程体系和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建立人本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在教师管理工作中,我们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机制,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一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学校建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的体制,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廉洁监督制、班子分工负责制、校务会议事制、决策征询制等,实行民主决策,保证教职工的民主权利,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满足物质利益的需求,通过建立利益驱动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满足精神的需求,通过建立教工艺术团,倡导群众性体育活动,使教工的身心得到愉悦。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学校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解决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的困难,做到政治上信任、业务上放手、生活上关心,使学校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