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培养负责任的表达者

时间:2013/12/17

 说与写,是信息表达的基本手段,也是参与公众交流的基本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读写能力”曾有过一个定义,认为是“能够辨识别、理解、解释、创造、交流、计算和使用与不同情形有关的印刷和手写材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学习和获得“使得个人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潜力,充分参与到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当中”。十年前,在论说“表达能力提升”的教学追求时,也曾指出,信息时代使表达作为参与交流手段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激烈的社会竞争又要求竞争者必须拥有明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无论是说或写,作为现代人生存、成功的必具能力均应倍加重视。
   
    既然表达是参与公共交流的形式,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看,对这个问题就有深一步讨论的必要。

    首先要关注表达的明晰性。明晰表达属于逻辑学范畴的问题,在它的背后应该是思维的严密与清晰,因为语言总是思维的外壳;而交流总是有对象的,对交流对象有起码尊重,也应是清晰地表达。正所谓,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因此,无论说与写的训练,都应关注明晰话题的边界、概念的确指,努力使学生的言说表达合乎逻辑的同一律;都应关注遵循判断、推理的基本规则,努力让学生学会用严密的思考去获取令人信服的论断力量;也都应关注表达的顺序、层次与重点,努力让学生在表达中呈现出清晰的思路。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有一个偏向值得注意,我们把表达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即思维品质训练大大弱化了,对章法与技巧给予了过度关注;而表达训练的途径也被大大窄化了,窄到只余下作文一途。因此,在思维层次关注表达能力提升,就成为“体悟教学”近年来关注的实践问题。

    有一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华东师范大学的巢宗祺教授听我上课后,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形成的共同看法之一就是,在日常课堂教学师生对话交流活动中,应强化意识、高度关注表达训练。巢先生认为,这应该是语文教学最具学科特征的标志所在,其他学科老师可以不关注,语文老师却不能不时时关注。
 
    的确如此,教师教学语言规范,不就是规范表达的示范吗?学生表达用词不当,老师加以调整,不就是斟酌词语以准确表述的训练吗?学生口出病句,老师及时纠正,不就是锤炼语句以正确表意的训练吗?学生语无伦次,老师梳理归结,不就是概括归纳而使言之有序的训练吗?为何平时教学对此置若罔闻、一任水土流失,却只等着批改作文时才从头收拾河山呢?总而言之,“体悟教学”认为,教学活动中的交流是学生参与公众交流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从思维的清晰性上加强表达训练,对学生把握表达规则非常重要。
 
    第二,要强化表达的对象意识。参与交流的表达,总要针对特定的对象,总要有着一定的目的,不能罔顾读者与听众。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国学者丹尼尔*平克曾在《现代思维》一书中,提出现代人应具备六种基本能力,排在第一位是“故事力”。按他的观点,信息社会已经使人类进入了“概念时代”,在这个时代,故事可以叙事方式的独特性和内涵的多喻性,收获巨大的传播效果,因而“故事力”就成了现代人重要能力。丹尼尔?平克的观点,起码给了我们两点启发:一是,表达能力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何等重要!二是,表达应该根据现代社会交流对象需求变化,选择最有力的表达方式。
 
    因此,“体悟教学”认为,表达与交流教学应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对象意识,关注表达的场合与目的,从而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收取良好的表达效果。
 
    无论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如此。例说演说吧,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演说是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阐说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表达者,你应该努力地去抓住听众的心,因为没有多少听众会真正沉下心来在那里听你不动声色照本宣科上一个小时。表达,不能建立在对对象的倾听强暴上,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表达者基本的表达观。为此,在准备演说的时候,你就必须预作分析。要想一想,听你演讲的对象是些什么人,他们对你的观点可能持什么样的态度,听众在什么场合下来听你演讲,还有谁在同一场合下发表演讲,你需要多长时间就能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听众的耐心又能容你讲多长时间,等等。事实上,你的对象意识越强,你对听众的分析也就越重视越透彻,也就越能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也就越能征服听众的心。顺便强调一下,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话语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频繁而普遍。因此,表达训练必须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应该多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口表达,主动发言,敏捷应对,恰当辩驳,富有鼓动性地演讲。

   再如写作,文章写给谁看?写作的目的为着什么?这些都应该经常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平时作文不错,高考却得不了高分,作文评分误差固然是个因素,但也不能不考虑怎样才能不让可怕的误差,灾难性地落在自己头上?我看,首先还是要强化对象意识。高考作文是写给什么人看的?是给阅卷老师看的,是给那些每一天要批阅三四百份作文的老师看的,那些人不会像你的语文老师一样反复阅读你的作品,也许一分多钟就要评判出你文章的高下优劣。既如此,你的文章能纡徐婉转、含而不露费思量吗?能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地重复几十万人唱过的歌谣吗?表达需要智慧,而智慧水准的体现,首先就是能弄清楚对谁表达,又如何让他接受表达。
 
    第三,要重视表达的伦理。有一个新的概念,说我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历经了报纸所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进入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最突出的特点,是表达个体参与公众交流的自由度与影响力空前提高,人人有话筒,人人是编辑,人人对人人进行交流。在微博上,你有一万个粉丝就拥有了一份期刊的影响力,有了十万个粉丝就像办了一份城市晚报,有了百万个粉丝就等于开了一家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和曾福泉撰文指出,传统媒体作为一种专业机构,有职业编辑,“他们不仅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全力保障其客观、公正,同时还把握信息的格调,防止包括诸如暴力、色情等内容的信息被不加区别地传递给公众”。而微博不同,“没有一个可对微博上传播的内容具有总体把握能力,并对其负责的编辑人员”。因此,每一个微博用户,就应该是自我表达的“全面地把关人”。
 
    应该看到,成长中的学生以后面对的表达场合,很多时候可能是虚拟的网络环境;正如未来学家谢恩在其书名中表达的教育主张那样,语文教学也应“为明天教育青年一代”,因此,现阶段的表达训练,必须高度关注表达的立场、观
点、价值取向以至表达的品位,培养出负责任的表达者。“体悟教学”认为,一个负责任的表达者,不仅能够清晰、规范地表达,显示表达者的技术与能力、智慧与力量;更能坚守表达的伦理,显示出表达者的立场与追求、教养与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