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语文平时检测命题的个人体会

时间:2013/12/18

一、命题的目的要明确

 语文月考、期中及期末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重点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这类考试和具有选拔和淘汰性质的中考、高考有所不用,因此在试卷的题量、题型、难度等方面都要适当地控制。试题太简单固然不好,但难题、偏题、怪题多了同样达不到考试的目的。如果某个题大家都能得满分,或者大家都得零分,那么考查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应该明白,考试当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但何尝不是对任课老师的一次考核呢?因此负责命题的教师一定不要视学生为敌人,用低分来吓唬学生,惟恐学生做对了题,多拿了分数。负责命题的教师应该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围绕基础知识这个中心,出一份题量适中,题型相对稳定,难度中等,学生、老师、家长都满意的试卷。

二、充分利用教材命题,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

平时考试的命题因为学过的课文内容不多,出题的范围很窄,有时也不得不

选用一些课外的材料,但绝不能因此便喧宾夺主,干脆从网上下载试卷。网上的试卷东拼西凑的居多,有的谬误百出,照搬下来使用,很多问题在考场上才被发现,往往让出题的老师十分狼狈。即使是名校用过的试题,也不宜完全照抄,因为学生的水平并不相同,同样达不到考查的目的。

    如果我们能从出题的角度,对教材重新审视,就会发现教过的课文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出题的材料,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考查。例如把学过的课文题目以及作者的有关注释集中起来,选出四项,把其中的某一条的时代、人物或作品故意改错,就成为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试题。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出一些有关标点符号、判断病句、成语使用等方面的题目。这样的试题让学生似曾相识,但要做对又有一定的困难,从而起到了引导学生重视课文学习的作用。即使是作文,也完全可以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到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例如学了《鸿门宴》,可以谈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学了《边城》,可以把“美”作为话题,不限文体写作;学了《陈情表》,可以用“我的‘陈情表’”为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如果再花些工夫,我们也完全可以利用课文,原创一些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题。

    总而言之,有限的课文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命题材料,关键在于我们愿不愿意深挖被忽略了的角落,愿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力气。经常这样命题,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增强科研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个人认为,今后招聘教师不妨让应聘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单元检测题,而不必再听他早已背熟了的一节课。

三、讲究命题的技巧

每年高考过后,人们总会对各科试卷评论一番,对某些出得巧妙的试题津津乐道,多年后仍有很深的印象。例如不限文体的命题作文《习惯》,对漫画“挖井图”进行说明,然后再写读后感等作文题。有一道语言运用题最使人难忘,是要求考生把“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剧场的指示的禁令”这个长单句改为三个短句。这道题初读简直莫名其妙,再读似乎有点明白,但还是难以理解。如果把它压缩成“地方法院——推翻——禁令”主、谓、宾这个主干,然后再去分析那个长定语,也许做题就容易得多了。这个题目把单句复句、句子成分分析以至新闻写作的知识融为一体,新颖而又活泼,不能不让人佩服命题者的匠心独运,从而拍案叫绝。

以我们的水平,当然不容易原创出这样的试题来,但是让试卷题目巧妙一些,考查的知识点更多一些,还是可以做到的。例如考查识别错别字,不一定非要选择一些不常使用的生僻的字或者书面语,而应该选择常见的、不被学生重视的错别字,安插在比较难写难读的字中间,编成试题。例如 “甘败下风”、“原形必露”“阴谋鬼计”“关怀倍至”“一泄千里”“四季长青”“直接了当”“真知卓见”“持之一恒”这几个成语中都有不容易发现的错别字,如果把它们夹杂在一些不常见的书写正确的成语中,迷惑性都比较强。

判断病句题,学生都知道有一种病因是所谓“两面对一面”,如“为政是否清廉,也是提拔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个病句。这类题做得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看见句子中有“是否”、“能不能”这些词语,有的学生甚至读也不读就认为是病句。如果我们把句子改为“学习成绩好坏,关键在个人”,不少学生就会认为是错的,从而失分,由此得出了一个教训。

设计成语运用题,除了可以选一些褒义或贬义用反,或者望文生义导致错误的例子之外,也可以选一些学生比较熟悉,但对语境和对象要求都比较严格的成语来出题。例如“老气横秋”,只能用于年轻人,而不能用于老年人;“抛砖引玉”只能用于自谦,不能用于别人;“相濡以沫”只能用于生活在困境之中的人,而不能用来表现家庭的幸福和睦。这样考查成语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浅尝辄止的毛病。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很重要,在命题时,解释加点字、判断句式、区别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至句子的翻译这些题型,都应该突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基础知识的考查。文言句式中,又可以把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作为出题的重点。例如考宾语前置,与其把同一种形式的三项宾语前置的例子放在一起,倒不如把不同形式的三项放在一起出题,使学生注意到即使是同一种句式,也可能“同中有异”,或者“异中有同”。试比较下面两个题,第二组的出题方法显然更有利于考查和巩固学过的有关基础知识:

①未之尝闻                    ①何罪之有

②不余欺也                    ②沛公安在

③莫我若也                    ③弗之怠

④无食我苗(不同类)          ④莫不畏王(不同类)

四、命题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既然是为了检查教与学的情况,负责命题的老师就应该认真细心地对待命题工作,不要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命题者首先要出以公心,不偏不向,为全年级的教学工作负责,而不要只考查我讲过的,不考查我没有讲过的内容,更不能在命题过后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有所暗示,造成考试的不公平,成绩的不可靠。

命题完成之后,应该仔细地检查几遍。有关读音和错别字的题目要逐字检查,防止因为一字之差或者一个字母、一个声调的错误出现选不出答案的情况。加点字是否加点,画线处是否画线,空缺处是否空缺也都要逐一检查。还应注意避免考查过的字、词、成语,在后面其他题目,如病句、默写或阅读题中再次出现,给学生造成提示的情况。作文命题,也应尽可能避开现代文阅读的内容,防止学生在写作中照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