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创意教学理念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13/12/20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二十一世纪呼唤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我们现在的教学迫于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过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理解和记住教师所讲解的课本中的知识点,是否能应用教师所传授的解题方法解答一般的习题,而忽视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作为科学教师,除了纯粹的教授知识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去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引导学生勇于思考问题,探索奥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我们学校在南京师大郝京华教授和浙江外国语学校陈晓萍教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创意教学课堂,以此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意公民。
创意教学即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可理解为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通过各种有新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大胆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该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学校提出了“现象—原理—应用—创新”的创意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是本人在近两年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创意教学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用现象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就其学科内容的自身特点而言,是一门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以科学探究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的学科。深入钻研我们的科学教材不难发现,我们的科学教材正是从我们身边的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出发,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个科学原理。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教学中对它进行创造性的构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方法去触发学生兴趣的挈机,如:创设实验情境、创设故事情境、设置悬念、创设活动情境等。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先讲述死狗洞的故事:在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狗便瘫倒在地,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死狗洞究竟有什么秘密?同学们议论纷纷,讨论后都认为是二氧化碳惹的祸,这时同学们迫切想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并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再如在“电子秤探秘”一节复习课中,我通过课前活动:出示一台电子秤,让几个同学分别站到电子秤上称体重,并记录体重数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要称体重?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教师此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紧扣主题的问题:为什么电子秤的示数会随着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激活学生的思维动机。可以说,把握好每节课触发兴趣的挈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组织探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聚合性思维
通过分析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科学原理、理解科学规律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如何高效率地达成教学目标,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给了我们提示,他指出在所有的学习方式中, “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 “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此理论的启发下,我们尝试了组内讨论——小组展示汇报——组间点评的小组议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学生先在组内交流自己对某一现象或某些问题的看法,并达成共识,然后向全班展示汇报本组成员对该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最后组织各小组对其他组的想法进行点评和完善,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得出普遍规律。
如:在复习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应用时,我以电子秤为载体,先让各小组对电子秤示数为何会变提出猜想,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完成电子秤内部结构示意图后,然后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结构图并汇报其工作原理,下面是几个小组的设计和说明:
第1小组:我们小组设计的思路是这样的:当有人站到秤盘上时,压缩弹簧,使滑片上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改变,从而引起电压表示数改变。体重越大的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有效电阻越小,电压表显示的示数就越小。
第2小组:我们小组是用电流表来显示体重大小的。当人站到滑片上时,使滑片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有效长度减小,电阻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而且体重越大,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越小,电流表示数越大。

最后组织各小组同学间相互质疑、互相点评:第5小组的设计不对,因为他们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电压表应该并联在电路中;我认为第1小组和第4小组都设计的很好,第2和第5组的设计错误还有他们都没有设计保护电阻,当站上去的人很重时,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会很小,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表。所以我觉得在电路中应再串联一个保护电阻R0;第1小组没有设计开关;我认为第1组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连接方式会使当体重大的人站上去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减小。所以我觉得电压表应该与电阻R0并联,这样体重越大的人,电压表示数也越大等等……。我欣喜地发现学生评价水平一点都不亚于我们老师。在学生间的相互质疑和碰撞中,不仅复习了电路、滑动变阻器、电表的使用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这些重、难点知识,还突破了电表示数变化的判断这一难点中的难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在学生议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也相当重要。“温暖一句犹如三春暖”。教师在上课时,若能常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鼓励学生,那我们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将是积极、开朗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质疑我常用下面这些鼓励性语言: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太妙了!” “你的想法既新鲜又好玩,真是太好了!” “你能想到这样的方法,可见你进步了!” “科学家也是这么想的。” 学生在这些鼓励性的语言中,迸发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让我都大开眼界。
三、迁移应用,引导创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而一般化的机械练习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思维的灵活性训练。那么如何通过练习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其实在小组议学中,学生已经在对知识进行简单应用了,所以没有必要再进行机械练习。我们尝试给学生设计了一些基于知识点的创新活动,比如让他们寻找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加以解释;让他们通过“变一变”的方式设计出新产品并阐述其工作原理;还可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设出基于本课知识点的全新产品。如在电磁继电器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完水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后,我引导学生改变控制电路的控制开关的种类设计各种报警器。学生把书本上水位报警器中的水位变化控制电路改成了温度变化控制电路,设计出了温控报警器;还有学生设计出定时炸弹的工作原理:他是利用钟表指针的转动,带动控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使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磁性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吸引衔铁,使工作电路接通达到引爆的效果。在电子秤的结构原理的启发下学生还设计了肺活量测量仪、噪声测量仪等。

创新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长期的思考的积淀,是以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水到渠成”。我们的学生是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从小就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很狭窄,一步到位的创新活动,可能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会打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创新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找到创新的方向,最终使整个创新过程水到渠成。
 “科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创意教学来源于真实生活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解决。各种创意设计的成功体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和热情,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从而使学生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生活品质,使学生体验创造发明的过程和技术创新的作用。当然我们的创意课堂研究才起步不久,在课堂的组织和设计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可能还培养不出出类拔萃的创新人才,但我相信长此以往,潜移默化,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有创意,我们的学生会越来越有创意。创意教学,魅力无穷,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