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班级文化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意义

时间:2013/12/21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又是学生的德育工作。班级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而搞好班级德育工作对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重要。如何搞好班级德育工作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的同仁,大家也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但是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面对当前学生思想十分活跃的特点,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困境,许多教师感叹:当今的学生难教难管!一个“难”字,包含了德育工作的许多困惑和尴尬。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学生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广,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甚至一些学生早熟,他们面对外界的诱惑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给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当代中学生是在独生子女时代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特殊的个人品德心理特征,这就给中学德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尤其是班会活动可以增强团队精神,鼓励所有的成员都能开诚布公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所有的成员都能充分发挥创新和冒险精神,勇于提出难题。因此,同学会自动地采取积极的措施,支持团队所需要的行为。这些好的团队行为包括:愿意参与、贡献想法、设定目标;愿意依赖及学习信任其他团队成员;积极有效地沟通;愿意分享及珍惜不同的想法;愿意接受其他的观念;愿意想办法找到所有人都同意的替代方案;愿意支持并执行团队的决定;尊重别人的需求、感觉及权力,容许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公开地分享信息与专业知识。在进入高中以后,我们班级的第一次班会活动就是以“团结”作为主题,让同学们明白团结的重要性,从侧面让德育的优点和作用发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团队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同时我们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具有人的特性,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都有潜在的向上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学生乐学乐做,学生融入了健康的文化氛围之中,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具体做法是:

  一  办好各种形式的班会活动,让大家以健康合理而积极向上的心态活动。

  在刚进入新班级时可以在班会上选择思想健康又积极向上的班歌,在班会开始时全班齐声演唱,振奋人心,形成班级特色。同时我们还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各种活动:

  (1)可以搞全班性分组讨论活动:比如“恋爱的危害性”,在全班交流,说明在高中谈恋爱耽误同学们的青春岁月同时也可以在考试前又开展 “关于学习方法的讨论”,使同学们相互借鉴,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大家有信心去应考。

  (2)还可以进行本班和其他班级的辩论赛,由科任老师担当评委,大家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增进了师生感情,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展。

  (3)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电影和视频,例如:《光荣之路》让同学们明白人生的道理,增强了团结意识,明白了成功的来之不易,使同学们拓展了眼界,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长大不容易》让同学们受益非浅,认识到自己长大应学会多关心父母,节约用钱;《背起爸爸上学》让同学们具有感恩的意识,用坚强自信去面对生活的不幸等等,甚至还可以邀请一些家长共同观看,比如在观看《洞穴之光》中我们邀请家长参加,看完以后家长、老师、同学都对一些教育的现象、做了探讨,家长们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增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以便更好地管理。让教育深入人心,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

  二  开拓德育活动园地,让学生从细节去关心身边的人与事。

  同时在后面黑板空余的部分搞一个活动园地,每周评选优秀的思想淳朴以及全勤的学生,我们叫他们为“每周之星”或者在这块园地中,公开表扬一周的好人好事,让同学们有了学习的榜样,以做好事为荣,让大家能够在思想上互相进步以促进学习。

  三  以橱窗的形式开展各种各样的班级文化宣传。

  如果学校条件优裕,每个班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块园地或者橱窗,在那块园地或者橱窗里同学们可以找很多的资料和先进事迹,让每个大组负责管理,还可以利用班级的黑板每周出一次黑板报,让同学们以最快的,最直接的方式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且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形式制作班网,在班级网页上搞与德育内容相关的栏目,让同学们通过现代化技术了解各种德育知识。

  四  开展多项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类比赛,也以个人为单位开展棋类比赛,还与其他班级开展体育友谊比赛。在展开比赛的时候,在潜移默化中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团结,依据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理论,这种体育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鼓励团队成员全力投入帮助团队的工作,在团队中培养民主气氛,帮助团队成员事业发展。

  五  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和各项游戏比赛。

  在自己当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时和学生一起活动,我们一起去操办文娱晚会,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到同学们的活动中,主题可以多种:有庆祝“教师节”、庆祝“中秋节”、庆祝“五四青年节”等等,形式有烛光晚会、歌舞晚会、演讲比赛、知识游戏、剪纸比赛等等;尤其我们班级进行的歌咏比赛,以班级内部组与组或者班与班之间的形式宣传我们社会,宣传“八荣八耻”等切合时代的内容,建立同学们新型的荣辱观,与时俱进,同时还利用班会在“清明节”去烈士陵园进行扫墓,班级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尊重老师,对父母具有感恩意识,让德育深入人心。

  六 利用班会活动,开展课本剧的活动以及募捐仪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班会中选择一些好的书籍或者人物传记改编成课本剧,让同学们学习伟人的杰出贡献和英雄们优良品质。用剧本的形式让奉献、勇敢、节约等等精神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结合身边贫困的同学或者国内发生的洪灾、火灾的地区展开募捐活动,让同学们向英雄学习。

  除了我们自己组织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凡是学校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我们都要在班内进行初赛选拔,鼓励同学为班集体争荣誉,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要表扬和庆祝,让每位同学感到集体的温暖,自觉维护集体荣誉。为了搞好这些活动,在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都会在全班讨论本期的活动,然后制定计划。各项工作由相关干部负责组织,班长和团支书负责协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评比,有鼓励,让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人人感到有事情做,人人感到班集体少不了自己。通过这些文化建设活动,将抽象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些活动使班级德育工作建设有声有色,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具有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班级凝聚力很强,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起到了重要作用,我班从第一学期开始连续几期蝉联先进班集体,与我们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不无关系。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符合当今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生机与活力,使德育工作走出“难”的困境,也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当前的课改精神,给德育工作带来希望。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活动使主客体发生联系。在学校,活动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过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班级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思想,让德育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1在班级文化活动活动中,师生在互动中以及学生们在交往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

  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化活动,它是一个有整体也有局部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多样的,是灵活的,它构成了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心理状态等。同时,通过一些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在快乐愉悦的心情中,在巧妙合理的安排中构成隐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班级活动中,教育者——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谈举止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时老师以平等的身份、亲近的距离、贴心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进行交流,使学生爱教师,爱学习,心情愉悦,气氛融洽。同时在班会活动中的学生情绪也必然感染教师,让教师从而施加给学生更多、更积极的影响,于是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同时让多才多艺同学们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2.班级文化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以体现,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教育活动包含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德育教育是将学生看作被动接受老师正统观念的容器。完成认识性任务,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说教,教师成为了“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单纯的说教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使德育工作本身成为一种约束学生行动的因素,它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有着巨大潜力的人的存在。德育教育不是一种受限制的单纯事情,应被看作是师生生命活动以及平常事物一部分,在班会中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提出在德育教学中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把学生看作是活动的主体,调动其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能力等等。这一切都不是简单说教能够完成的,必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在班级文化全过程中,这样的活动体现出了育人的本质。

  如果我们能把班级文化活动定位在育人的高度,真正把它看作是德育的一个全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玩乐,我们就会自动地将学生看作是班级活动中的主体,让他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可能是有个性的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就是要发扬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创造性。在《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文中谈道:“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无论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他们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去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算是抓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求足。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受到教育。

  3老师更好地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形成民主的德育管理模式,开好班会。

  在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具备如下的学生观:学生是资源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先天禀赋,它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被开发成才。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多样的,教师就要注意扬每一个学生之长,避每一个学生之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如何使学生处于主体能动状态是使他们生命火花迸发出来的基础,而学校的问题常常是忽视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学校要为学生这个资源主体创造适合其开发生长的条件。学生更多地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做班级的主人,提高学生的素质。

  辽宁省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可以说是成功地开发了学生资源主体的光辉典范。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民主和科学。他尊重每一个学生,他用民主的方法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可以自由来去的桥梁,在学生的心里培养了一个终生相伴的老师。他把学生看作是自己教学的助手,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意识。他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己任,他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博大精深的知识功底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学生。

  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秉承着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的观念,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去感受,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通过班会活动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和方式。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体,使同学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集体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让他们真正明白德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