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长的领导艺术与有效管理

时间:2014/9/28
校长的领导艺术是校长在实践过程中独具匠心的随机创造,是校长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技巧和艺术。校长提高工作有效性的艺术往往要通过有效管理来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应从文化管理入手。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它既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功能,又强调一定的制度约束。这样的文化管理就是一种领导艺术。下面略举两例,加以说明。 

一、恩威并施 

司马光说:“恩泽足以结其心,威严足以服其志。”可见,“施恩”与“施威”作用有所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在学校,教师不仅要工作和学习,而且要生活,要生活得幸福、美好。因此“施恩”要从满足生活需要开始,促使受“恩”者自觉地努力工作。 

我校有一名女教师,爱人在外地工作,夫妻结婚5年一直分居两地。正巧,与她爱人同系统的当地一个单位需要技术人员,但他们人生地不熟,没能调过来。了解这件事后,我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通过多方面的协调,最终为她爱人办好了调动。此后,这位教师一改过去牢骚满腹、工作懒散的习惯,性格开朗了,工作出色了,还和我成了好朋友。可见,“施恩”越多,校长就越有威信。 

另一方面,管理者“施威”是组织和管理的重要策略和方法。有人忌讳“施威”二字,视之贬义,误认为“施威”就是训人、耍威风。其实,所谓“施威”,就是指管理者表现出自己的声望、信誉、凛然正气所形成的一种管理风格,显示出严肃性、坚定性以及“不怒而威”“不苛而严”的气质,以严肃学校纪律。 

“施恩”与“施威”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不能厚此薄彼,要不偏不倚。如果只“施恩”不“施威”,就会出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一团和气,有的甚至会讲哥们义气,失去了原则等现象。相反,只“施威”不“施恩”,就会出现管理者成为“光杆司令”的现象。被管理者对其望而生畏,但畏而不敬或敬而远之。由此可见,最优化的领导艺术是既“施恩”又“施威”。 

二、集放相济 

所谓“集”“放”,是指“集权”“放权”,通俗的说法就是集中与民主,二者辩证统一。我认为,学校领导应尊重和保护师生的民主管理权利。校长在作出决策、发出指令、提出具体措施之前,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对各种观点加以分析、研究。 

我校制定各项制度、细则之前,都要将初稿分发到教职工手中,让其讨论、补充、修改,最后综合成定稿。同时,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要名副其实,使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总之,校长必须尽一切努力,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校各项具体工作都由专人负责,让每个人都能行其权,尽其责;扬其长,补其短,都能乐得其所。这样,教职工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从而消除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因素。 

“放权”固然意义重大,但是实行民主管理,不能代替校长决策和统一指挥。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总指挥。”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领导全校工作,集中统一指挥。所以校长必须果断、独当一面,这就是“集”,即集权。我校实施教职工双向选聘制,个别教师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强烈反对,甚至联名请愿。但选聘制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的改革措施,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仍坚持按原方案执行。结果证明,那样做对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专业发展均发挥了促进作用。 

总之,校长在“集权”之前“放权”,在“放权”的同时“集权”,既“集权”又“放权”,“集”“放”相济,使学校决策不失误且能上下步调一致,不失为成熟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要提升领导艺术,校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校长要办事果断、干练;要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善于化解。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校长才能在有效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艺术。